第629章 一剑自刎明臣节,血溅城楼染木栏(5 / 6)

加入书签

牢,提审马昂,搜出他私藏的密信;陈侍郎,你去户部,拿下王述,追回粮饷!某要亲自去太庙,向陛下禀报西直门的情况,请求陛下下旨,严惩这些奸贼!”

秦飞和陈忠领命而去。谢渊整理了一下染血的官袍,翻身上马,往太庙方向去。路上,他看到百姓们扶老携幼,往内城逃来,有的百姓看到他,跪在地上,哭喊着“将军,救救我们”,有的甚至拿出家里仅有的干粮,塞给京营卒。

一个六岁的孩子,手里拿着用木炭写的“守京师”,跑到谢渊面前,仰着满是泪痕的脸:“将军,赵将军是不是死了?你一定要为他报仇,一定要守住内城,不让胡贼进来!”谢渊蹲下身,摸了摸孩子的头,声音哽咽:“孩子放心,某定不会让赵将军白白牺牲,定不会让胡贼再前进一步!”

到了太庙,萧桓正在供桌前祭拜列祖列宗,听到西直门陷、赵承殉国的消息,当场就红了眼,手里的香掉在地上,摔成两段。“赵将军……”他声音沙哑,“朕对不起他,对不起西直门的百姓!”

谢渊跪在地上,将西直门陷落的经过、内奸的罪证一一禀报,声音带着愧疚:“陛下,是臣未能及时清除内奸,未能保住西直门,臣有罪!”萧桓扶起谢渊,眼眶泛红:“太保无罪,是朕用人不察,是内奸可恶!马昂、王述、刘安,还有之前的周瑞、李嵩之流,朕定要将他们一一斩除,以告慰赵将军和西直门的百姓!”

他走到神武帝的牌位前,跪下,声音带着坚定:“列祖列宗在上,萧桓今日立誓,定要清除内奸,重整军备,夺回西直门,为赵将军和百姓报仇!若不能做到,萧桓愿以死谢列祖列宗、谢天下百姓!”

谢渊看着萧桓坚定的眼神,心里的悲痛渐渐变成了坚定的信念——西直门虽陷,可君臣同心,军民协力,只要清除内奸,加固内城防线,定能击退瓦剌,夺回失地,不让赵承和百姓的血白流!

片尾

德佑七年冬,西直门陷落后第三日,秦飞将马昂、王述、刘安押入诏狱,由刑部侍郎刘景(正三品)主审。审得马昂收受刘安贿银五十两、私藏石崇通敌密信七封,王述私扣西直门粮饷五千石、转卖得银三百两,刘安送布防图与瓦剌、开侧门迎敌,罪证确凿。萧桓下旨,将三人斩于西直门城楼前,曝尸三日,以告慰赵承与百姓;马昂、王述的家产抄没,充作军饷;周瑞因之前匿城防弊病,已被革职下狱,此次论罪,加判流放三千里,永不叙用。

谢渊则与岳谦(从二品,都督同知)、李默(从三品,宣府卫总兵)一起,加固内城防线——在内城周边挖深三尺的壕沟,埋上尖木;在城墙上增设箭楼,调运新铸的火炮二十门、弓箭万余支;组织百姓成立“乡勇队”,教他们使用简单的武器,协助京营卒守内城。百姓们纷纷响应,有的捐出家里的铁器打造兵器,有的捐出粮食支援军饷,有的甚至带着孩子来帮忙搬石头、挖壕沟,内城虽仍有战争的阴影,却充满了同心协力的暖意。

赵承的尸体被从西直门城楼取下,萧桓追赠他为都督佥事(正二品),赐谥号“忠烈”,将其灵位入祀忠勇祠,家属世袭锦衣卫百户(正六品),免徭役五年。谢渊亲自为赵承撰写墓志铭,刻在忠勇祠的石碑上,上面写着“公以残躯守西直,以死明志殉社稷,其忠可昭日月,其节可励后人”。

瓦剌太师也先占据西直门后,本想继续攻内城,却见内城防线加固、大吴军民同心,又听说马昂、王述等内奸被斩,知道再攻下去难有进展,只能暂时按兵不动,与大吴对峙。他看着西直门城楼前马昂三人的尸体,又看了看内城方向的“守京师”木牌,沉默了良久,对巴图说:“大吴有谢渊这样的忠臣,有这样不怕死的百姓,看来,短期内是攻不下内城了。”

卷尾

《大吴史?列传第三十五?赵承传》载:“赵承,宣府卫副总兵,从三品,德佑七年署西直门防务。瓦剌攻西直门,承率卒千余拒敌,粮饷缺、火炮劣,内奸开侧门迎敌,城破。承力战不支,拔剑自刎于城楼,曰‘臣无颜见陛下与谢太保’。帝闻之,叹曰‘承之忠,不亚于谢渊,若内奸除、粮饷足,承何至于死?’追赠都督佥事,谥忠烈,祀忠勇祠。”

《大吴史?奸臣传?马昂传》载:“马昂,刑部尚书,正二品,贪赃枉法,纵奸通敌。收受刘安贿银五十两,拖延审理‘镇刑司旧吏通敌’案,致刘安漏网,西直门陷;私藏石崇通敌密信,包庇内奸。后被秦飞擒获,罪证确凿,帝命斩于西直门城楼前,曝尸三日,抄没家产充军饷。史臣曰:‘昂掌刑部,却知法犯法,纵奸害国,其罪当诛,其死不足以谢西直门百姓。’”

《玄夜卫档?西直门失陷录》补:“西直门陷后,百姓伤亡逾万,玄夜卫卒协助京营卒收敛尸体,葬于西直门旁‘义士墓’,墓碑题‘西直门殉国义士之墓’,由谢渊亲自题写。内城防线经谢渊、岳谦修缮,增设火炮二十门、箭楼五座,瓦剌后续三次攻内城,皆被击退,死伤逾千,遂不敢再攻。”

《大吴史?帝纪?德佑帝传》载:“西直门之陷,帝知内奸之祸未除,乃命秦飞加大清查力度,凡涉旧党、通敌、贪腐者,无论官职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