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3章 莫叹孤忠无佐证,血痕终可照青史(1 / 4)
卷首语
《大吴史?边镇考》载:\"德佑十四年,大同卫被围逾三月,粮尽援绝。卫指挥岳峰密遣千余卒突围搬救兵,命亲卫百户周显统领。时镇刑司缇骑李谟暗泄路线于北元,又令镇刑司在宣府卫要道设卡,谓'防溃兵惊扰京畿'。突围士卒遭北元伏击与缇骑拦截,仅百余人得脱。\"
《大同卫忠烈录》补:\"显临行前,岳峰授以血书,曰'若见谢渊,示此血痕,便知内患甚于外寇'。突围途中,士卒多饿毙、战死,唯显率残兵持血书奔宣府,三日仅进五十里,所过之处,尸骸枕藉。\"
残甲冲寒夜突围,刀光如雪映肌羸。
千军赴死唯余百,一骑持书欲诉谁。
缇骑暗埋遮路阱,北风吹断望乡旗。
莫叹孤忠无佐证,血痕终可照青史。
大同卫内城西北角楼。岳峰扶着断指的伤臂,望着楼下蜷缩的士兵——他们大多面黄肌瘦,甲胄上的裂缝里塞着干草御寒,手中的刀因饥饿而握不稳。周显站在他面前,甲胄虽旧却束得紧实,眼中血丝密布,却透着一股狠劲。
\"百户,\"岳峰的声音压得极低,怕被帐外的缇骑听见,\"这是最后一次机会。李谟昨日又扣了伤兵的药,再等下去,不用北元攻城,弟兄们就饿死了。\"
周显点头,指尖摩挲着腰间的令牌——那是岳峰给他的调兵牌,可调动各营的死士。\"指挥放心,末将带一千人突围,天亮前从北门缺口走,那里是北元的薄弱处。只要能到宣府见到谢大人,定能搬来救兵。\"
\"李谟不会让你轻易走的。\"岳峰从怀中掏出一块布,上面是他用断指血写的\"内奸\"二字,\"他昨日查点人数,特意问过'各营精壮还剩多少',必是要防备我们突围。你把这个带给谢大人,他自会明白。\"
周显接过血布,藏进贴身的衣袋:\"末将明白。只是...李谟的缇骑盯着各营,怎么瞒过他们调兵?\"
岳峰冷笑:\"我已让人散布消息,说今晚要'夜袭北元粮营',李谟巴不得我们去送死,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你带的人,都选有家眷在卫中的——他们知道,城破了,家眷也活不成。\"
这时,帐外传来缇骑的喝问:\"岳指挥在与谁说话?李缇骑命你去帐中议事!\"
岳峰推了周显一把:\"快走!记住,见到谢大人前,这血布比性命还重要。\"
周显跪地叩首,额头磕在砖地上发响,随后转身疾走,背影很快消失在夜色里。岳峰整理了一下衣袍,深吸一口气——他知道,这一去,周显他们多半是九死一生,但大同卫的希望,全在这千余残兵身上。
三更时分,大同卫北门。周显清点着人数,一千零三十三人,个个面带菜色,却都攥紧了兵器。负责守北门的是千户孙诚,他悄声道:\"百户,李谟的缇骑都在西门'观战',说要等我们'夜袭'的好消息。北门只有十几个老弱兵,我已让他们'醉酒误事',开了道丈宽的缺口。\"
周显拍了拍他的肩:\"孙千户,城就交给你了。若我们没能回来...\"
\"别胡说!\"孙诚塞给他一袋炒面,\"这是最后一点粮,你们带上。谢大人见了你们,定会发兵的。\"
周显将炒面分给身边的士兵,每人仅得一把,够啃半日。他拔出刀,刀尖指向城外的黑暗:\"弟兄们,我们不是去突围,是去给城里的爹娘妻儿求活路!记住路线,沿黑水河向东,三日后到宣府卫界碑——活一个,就带一个消息回去!\"
士兵们低声应和,声音嘶哑却有力。他们鱼贯而出,踩在没膝的沙砾上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周显断后,回头望了眼城头——那里插着大吴的军旗,在夜风中猎猎作响,像在为他们送行。
走了约摸三里地,前面的斥候突然停住,压低声音:\"百户,前面有异动,像是伏兵!\"
周显心中一沉——按岳峰的情报,这里不该有北元的人。他示意士兵隐蔽,自己匍匐到沙丘后,果然看见黑水河对岸影影绰绰有不少人影,手里的弯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。
\"是北元的游骑!\"周显的后背沁出冷汗,\"他们怎么会在这里?\"
身边的老兵赵二啐了一口:\"娘的,定是李谟那狗东西泄了密!这狗贼,巴不得我们死光!\"
周显咬着牙——现在退回去就是死,冲过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他对赵二低语:\"你带五十人从上游涉水,绕到他们背后放火,动静越大越好。其他人跟我正面冲,记住,别恋战,往宣府方向跑!\"
火光亮起时,北元游骑果然慌了神。周显趁机大喊:\"杀啊!\"带着士兵冲过黑水河,水花溅起,混着血珠落在地上。北元的箭射过来,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,惨叫声在夜里格外刺耳。
\"百户,赵二哥他们...没跟上来!\"一名士兵哭喊着。
周显回头,见上游的火光已灭,想来赵二他们为了掩护主力,全牺牲了。他眼眶一热,却没时间悲伤,只顾挥刀砍翻挡路的北元兵:\"别回头!冲过去就是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