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8章 煮尽皮胶连骨嚼,刮甲犹见旧血痕(3 / 4)

加入书签

骨突兀得像两块石头。\"他怀里有粮票吗?\"

沈毅翻了翻死者的衣襟,掏出一张揉烂的纸:\"有,是大同卫的'领粮牌',上面注着'十一月初十,应领米二升',但没盖粮官的印。\"

谢渊抬头望向通往大同的方向,官道两侧的树杈上,挂着几具被冻硬的尸体,都是试图突围求援的士兵。\"李谟在大同卫有多少人?\"

\"缇骑三百,都是他的亲信。\"沈毅低声道,\"听说他上月还往京城送了两车'边地特产',用的是军粮的骡马。\"

谢渊突然掀轿帘:\"备马!不用等后续部队,咱们先带五十骑过去。\"他摸了摸袖中岳峰的前两封求援信,上面都有兵部的朱批:\"边军惯于虚报,着李谟核实。\"张诚是李嵩的门生,李谟是李嵩的干儿子,这盘棋,从一开始就布好了。

大同卫东城楼。岳峰正给一个断了腿的小兵包扎,那兵怀里揣着半块皮甲,已经啃得露出麻线。\"将军,我爹是阳和口的屯户,他说...说等开春就给我娶媳妇。\"小兵笑了,嘴里缺了两颗牙,\"可我现在...连皮甲都嚼不动了。\"

岳峰别过脸,看见李谟带着几个缇骑走上城楼。李谟穿着貂裘,手里把玩着一个暖炉,炉里烧的是上好的银丝炭。\"岳将军,咱家刚收到兵部文书,说谢渊带着粮队来了,不过...得先查清你是不是真的缺粮。\"

岳峰猛地站起,甲片摩擦声里,带着压抑的怒火:\"李监军要查?好!现在就去看南瓮城的弟兄,他们三天没吃东西,正煮自己的靴底!\"

李谟往后退了步,脸上堆着笑:\"将军何必动怒?咱家也是按规矩办事。张侍郎说了,军中刁民多,就爱夸大其词骗粮饷。\"他挥挥手,缇骑们捧着一个食盒上前,\"这是咱家的晚饭,roastduck,将军要不要尝尝?\"

城楼下的哭声突然变响,有个士兵疯了似的往城下冲,被缇骑一箭射穿肩膀。\"让开!我要去找吃的!\"那士兵嘶吼着,血顺着箭杆往下淌,\"李谟你个狗官!把粮还给我们!\"

李谟皱眉:\"拖下去,军法处置。\"他转向岳峰,\"将军看见了?不严惩,怎么服众?\"

谢渊抵达大同卫外的十里坡。远远就看见城头飘着大吴的旗帜,却听不到一丝鼓声——守城的士兵连挥旗的力气都快没了。

\"大人,前面发现镇刑司的哨卡。\"沈毅指着路边的帐篷,\"他们说...要'查验文书',才能放咱们过去。\"

谢渊勒住马,看着哨卡里透出的灯光,隐约有猜拳声。\"告诉他们,奉陛下密旨,查粮。\"他解下腰间的鱼袋,\"若敢阻拦,以'通敌'论处。\"

哨卡的门开了,出来个缇骑千户,看见谢渊的鱼袋,脸白了半截。\"谢...谢大人,李监军说...说大同卫粮足,是岳将军...想夺权。\"

谢渊没理他,径直往卫城走。离城门还有三里地,就闻到一股奇怪的焦味。路边的雪地里,散落着许多零碎的皮片,有的还连着线——是从甲胄上撕下来的。

\"大人你看!\"沈毅从雪堆里扒出一个小陶罐,里面是灰褐色的糊状物,底上沉着几块碎铁,\"这是...煮甲胶的罐子。\"

谢渊捏起一块糊状物,放在嘴里嚼了嚼,又苦又涩,像嚼沙子。他突然翻身下马,朝着城门方向跪下,额头抵着雪地:\"臣谢渊,来晚了。\"

大同卫粮仓。谢渊站在空荡荡的粮囤前,指腹抹过囤底的刮痕——那是用刀刮剩下的最后一点谷糠。

\"谢大人,这是周粮官交上来的账册。\"沈毅捧着几本册子,\"十月到十一月,本该有五千石粮到,可实际只到了八百石。剩下的...都记着'漕运延误',但签字的是李谟的人。\"

谢渊翻到最后一页,看见一行小字:\"十一月十五,李监军取粮三百石,称'犒劳缇骑'。\"旁边盖着周瑾的私印,印泥发灰,像是用唾沫沾上去的。

\"周瑾呢?\"

\"在...在帐外跪着,说...说他有罪。\"

谢渊走出粮仓,见周瑾跪在雪地里,额头磕出了血。\"你有罪?\"他蹲下身,\"是没拦住李谟,还是帮他改了账册?\"

周瑾哭得浑身发抖:\"都有...他拿我儿子要挟我...谢大人,我对不起弟兄们啊!\"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,\"这是李谟往京城送粮的清单,有张诚的批条,说'充内库用'。\"

谢渊接过清单,上面写着\"上等米一千石,腊肉五十担\",落款是\"兵部侍郎张诚\"。他突然想起去年冬天,顺天府的米价涨了三成,而内库的账目上,多了\"边地贡米\"一项。

同日午后,李谟的帐内。谢渊把清单拍在案上,李谟的手一抖,酒杯里的酒洒了出来。\"谢大人,这...这是伪造的!周瑾那老东西,跟岳峰勾结,想害我!\"

\"勾结?\"谢渊指着帐外,\"城外有多少弟兄在啃树皮,你帐里就有多少酒肉。李谟,你可知'克扣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