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8章 鲸波万里寇巢深,戈船终破瘴烟沉(4 / 4)

加入书签

乡,户口恢复至叛乱前水平,赋税年收入达三十万两,较叛乱前增五成’。学堂‘增至五十所,入学儿童逾三千,聘秀才先生八十名’,乡约堂‘普及至各村寨,纠纷调解率九成,cri率较往年降七成’。钦州港‘商船年均三百艘,与安南、暹罗通商,岁入珍珠、香料折银二十万两’。

《大吴史?韩雍传》记:‘雍治南疆,不求速效求长效,不重刑罚重教化。修学堂则民智开,设乡约则民心齐,通商路则民生富。终德佑一朝,南疆无大叛乱,百姓‘家有存粮,户有学子’,称其为‘韩青天’。’”

卷尾

《大吴史?德佑本纪》论曰:“南疆之乱,非独土司之恶,亦因教化未及、吏治未清。德佑中兴之要,在‘乱后能治,治后能稳’。萧桓用韩雍之谋,弃‘高压镇抚’之旧策,行‘教化开民智、律法安民心’之新途,实为远见。

韩雍以‘借粮还民’解燃眉,以‘通商复市’兴经济,以‘学堂乡约’固根本,三步连环,层层递进。其可贵者,在‘知民心易动难安,故以实惠安其生;知民智未开易惑,故以教化启其蒙’。玄夜卫之监察防吏治之腐,风宪司之督导保政策之行,终成‘南疆复安,赋税日增’之局。

史称‘德佑一朝,北拒元、南平叛、中安内,皆赖制度革新与民心向背’。南疆复安,非仅一地之安,实乃治国理念之验——‘民为邦本,本固则邦宁;教为邦基,基厚则邦兴’。此理至今昭然,为后世治国者所法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