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8章 蛛丝马迹终难隐,鬼蜮心肠岂肯休(5 / 5)
可说?”萧桓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。
王林抬起头,望着城楼的方向,忽然笑了起来,笑声凄厉:“萧桓,你以为杀了我就完了?镇刑司的根烂了,勋贵的贪心没断,北元的狼子野心还在……你亲征又如何?这江山,迟早……”
话未说完,萧桓拔出腰间的佩剑,一道寒光闪过,王林的声音戛然而止。剑上的血迹滴落在城楼的金砖上,很快被积雪覆盖。
“通敌叛国者,死!”萧桓的声音斩钉截铁。
广场上先是一片寂静,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,士兵们举着长枪,百姓们山呼万岁,声浪久久不散。
片尾
誓师大典结束后,京师的气氛彻底变了。王林伏诛,镇刑司的旧弊被革除,勋贵们收敛了气焰,连空气中都仿佛少了几分阴霾。谢渊忙着清点大军的粮草、军械,玄夜卫则继续深挖王林的党羽,确保亲征期间京师安稳。
萧桓回到御书房,看着案上王林的罪证,久久没有说话。他知道,王林虽死,但他揭露的问题——勋贵贪腐、边军缺饷、机构积弊,却不是杀一个人就能解决的。这场亲征,不仅是为了退敌,更是为了在战火中重塑朝堂的清明,让大吴的根基,真正扎在民心与忠魂之上。
李德全进来禀报:“陛下,周骥将军派人送来捷报,先锋营已抵达宣府,正清理北元游骑,为大军开路。”
萧桓点头,拿起亲征诏,在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。墨迹未干,却仿佛已带着千钧之力,要将北疆的风雪与朝堂的暗流,一并荡涤干净。
卷尾
《大吴史?德佑实录》载:“二十九年十一月,镇刑司前指挥使王林‘伪造藩王密信,意图构陷’,事败伏诛。其罪牵连甚广,诏狱署、京营、镇刑司旧部皆有波及,帝命谢渊、沈炼严查,凡‘通敌、贪腐’者,无论勋贵,悉皆论罪,前后下狱者三十余人,镇刑司为之一清。
论曰:‘王林之奸,非一日之积也。其能藏奸二十年,盖因镇刑司权过重、监察疏,勋贵与官吏相护,遂使宵小得志。萧桓临危不乱,借伪信案清奸佞、整吏治,示亲征之决心,固京师之根基,实乃‘以毒攻毒’之智。然,根除贪腐非一日之功,亲征之路,亦是革新之路,任重而道远。’
(德佑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,亲征大军在午门誓师,萧桓亲率五万京营精锐,踏上北征之路。)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