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4章 铜旗狼蛇刻伪盟,谍报虚传惑圣听(3 / 4)

加入书签

“威远伯说人证张迁在殿外,可否传他进来对质?”他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不容回避的锐利,“臣倒要问他:截获盟旗时北元使者穿的是貂皮袍还是羊皮袄?南越使者头上戴的是铜冠还是竹笠?这些边地风俗细节,真见证者必能说清,假的却万万编不出来!”

李穆被问得连连后退,袍角绊在案腿上,险些摔倒,他慌忙扶住案沿,额头的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,声音发颤:“张迁……张迁昨日押送盟旗时淋了秋雨,受了风寒,正发高热,不便入殿……”这话漏洞百出,连他自己都觉得舌头打卷。

“哦?”萧桓的声音陡然转冷,像冰棱砸在金砖上,“风寒?玄夜卫百户常年戍边,风霜雨雪里滚爬惯了,竟会因一场秋雨就病得不能入殿?”他指尖重重叩在御案上,“传朕旨意,玄夜卫即刻将张迁带进来,哪怕抬也要抬到殿中!”

片刻后,两个玄夜卫校尉架着一个人影踉跄入殿。那人正是张迁,他衣衫歪斜,头发散乱,脸色惨白如纸,嘴唇发青,被推到殿中时腿一软,“扑通”跪地,膝盖撞地的声响在死寂中格外刺耳。他抬头时,眼神躲闪,不敢看御座,更不敢看案上的铜旗。

萧桓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他:“张迁,你说截获盟旗时见了北元、南越使者,他们穿什么服饰?说了什么话?如实回话!”

张迁的身子抖得像风中残叶,声音细若蚊蚋:“回……回陛下,当时天……天色已晚,黑灯瞎火的,臣……臣只远远看见两个人影交旗,没看清服饰,也……也没听见说话。”

谢渊上前一步,青袍下摆扫过张迁的衣角:“没看清服饰,没听见说话,那你如何确定是北元、南越使者?总不能凭空猜吧?”他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千钧之力,步步紧逼。

张迁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,他猛地磕头,额头撞得金砖“咚咚”响:“是……是镇刑司魏公公!是魏公公让小的……让小的这么说的!他给了小的五十两银子,说只要咬定是二寇使者,就能官复原职……”

这话如惊雷炸响,殿中群臣哗然——原来谍报竟是镇刑司太监指使伪造的!

萧桓的脸色沉如万年寒冰,他猛地一拍御案,御案上的茶杯都震得跳起来:“魏忠!好大的胆子!竟敢勾结官员伪造谍报,惑乱军心!”他看向玄夜卫指挥使石亨,声音冷得刺骨,“即刻将张迁、魏忠打入诏狱,严查同党,凡牵涉者,不论官职高低,一律下狱问罪!”

李穆见状,双腿一软,“扑通”跪地,连连磕头:“陛下饶命!臣……臣一时糊涂,轻信了魏忠的鬼话,臣罪该万死……”他的公侯袍袖沾满尘土,哪还有半分刚才的嚣张。

萧桓的目光扫过案上的狼旗,铜旗在晨光中泛着虚假的光泽;又落在谢渊呈的谍报抄本上,潦草的字迹此刻更显丑陋。他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头的怒火,殿中檀香的甜腻似乎也散去了些,露出一丝清明。

他缓缓开口,声音虽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二寇勾结之说,证据不足,纯属伪造。即日起,凡边警谍报需经玄夜卫指挥使、都察院左都御史双重核验,双方画押盖章,方可奏报,缺一不可。”

他转向谢渊,目光中的冷意渐渐化作温和的赞许,连语气都软了几分:“谢御史明察秋毫,从细节中识破伪证,免朕误信奸佞之言,功不可没。”他顿了顿,加重语气,“你即刻协同玄夜卫指挥使石亨,彻查伪造谍报一案,务必揪出幕后主使,查清他们为何要伪造军情,背后有无更大图谋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谢渊躬身应道,青袍在晨光中挺得笔直,袍角的褶皱里还沾着刚才踱步时蹭到的尘土,却更显风骨。

片尾

殿外秋风卷着枯叶穿堂而过,呜呜的风声里裹着檐角铜铃的脆响。那“叮当”声忽高忽低,时而急促如叩门,时而悠长似叹息,在朱红回廊间打着旋儿,又顺着殿门缝隙漫进来,缠上谢渊的青袍下摆,仿佛在为这场谍证之争画上一个仓促又不安的逗号。

谢渊垂眸,目光掠过金砖上跪着的人影:李穆猩红的公侯袍袖沾满尘土,脊背佝偻如霜打后的枯草,再没了方才举旗时的激昂;张迁瘫在地上,发髻散乱,双手死死抠着砖缝,指节泛白如纸,嘴里还在无意识地念叨“不是我……是魏公公……”。

秋风从他袖口钻进来,带着殿外的凉意,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沉郁。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卷未看完的密报——魏忠与李穆的往来书信、镇刑司番役近期频繁出入兵部的记录、京营粮饷账目上的可疑亏空……这些碎片在脑海里拼凑,分明指向一场更大的阴谋。伪造谍报只是冰山一角,他们要的从来不是“击寇”,而是借战事搅乱朝局,趁机渔利。

檐角的铜铃还在响,那声音里藏着未散的阴霾。谢渊挺直脊背,青袍在风里微微绷紧,目光望向殿外灰蒙蒙的天。他心里比谁都清楚,李穆的跪地、张迁的招供,不过是掀开了朝堂暗流的一角,水面下的礁石与漩涡,远比此刻所见的更凶险。魏忠背后是否还有更高层级的勾结?京营与镇刑司的私弊究竟深到何种地步?这些都还埋在迷雾里。

但他握着拳,指腹抵着掌心的薄茧——那是常年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