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2章 宁拙毋巧,此吾心也(3 / 3)

加入书签

"大人,要不今晚就动手?以'私会边将、意图不轨'的罪名抄谢家,搜出些边军书信,看他还怎么辩!"

冯安却盯着窗外的月影,忽然冷笑出声:"抄家?那才便宜了他。"他走到密室地图前,指尖点着大同卫的位置,"晋商罢市再闹三日,边军缺盐的消息就压不住了;宗室那边我已打点好,明日早朝就有人奏请'严惩谢渊以安边军'。等陛下亲自下旨治罪,他就是有百张嘴也说不清——忠臣烈士的名头,我可不会让他得去。"

风宪官署的烛火却亮到天明,谢渊伏案批注《大吴刑律》,笔尖在"镇刑司不得私扣军报"的条款上重重画圈,墨汁透过纸背,在衬纸上晕开一小团墨渍。他提笔在页边写下:"以彼之道,还施彼身——查镇刑司正德十三年私吞盐引案。"

林缚研墨时,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,慢慢晕开成一朵浅淡的莲,晨光从窗棂照进来,恰好落在墨痕上,像给这朵暗夜滋长的花,镀上了一层微光。值房外,早起的麻雀落在檐角,叽叽喳喳的叫声里,已带着几分破晓的清亮。

片尾

晨雾再次笼罩京师,风宪官署的檐角挂着未干的夜露,滴落在青石板上,与镇刑司后巷的血迹形成诡异的呼应。谢渊望着案上的空白奏疏,知道真正的博弈才刚开始——旧敌的网越收越紧,而他的剑,已在鞘中蓄满寒光。那些被扣压的血书、被伪造的账册、被编织的流言,终将在阳光下显露出原形,只因公道或许会迟到,但绝不会永远沉默。

卷尾

《大吴史?盐法志》载:"德佑十九年晋商罢市,实乃旧党借盐引构陷忠良之局。边军三万保书被扣,清流七十老臣暗助,朝堂之明暗,于此可见一斑。"流言如网,却网不住人心;权势如刀,却斩不断公道。

谢渊在《风宪要略》中写道:"吏治之难,不在除奸,而在破局——当旧弊与权柄勾结,需以民心为盾,以祖制为矛,方能动其根本。"太和殿的铜鹤仍在吐雾,而永定门的晨光里,已有百姓悄悄传唱:"边军血书镇刑扣,清官自有天保佑。"这场清浊之战,早已越过朝堂,潜入了市井的心跳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