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章 遥怜故园菊,应傍战场开(4 / 4)
/p>
德佑帝下旨,将冯指挥使凌迟处死,家产抄没;代王废为庶人,圈禁终身;涉案的大小官员共计一百三十七人,或斩或流,朝堂为之一清。周龙在暗窖里被找到时,已经自尽,怀里还揣着与瓦剌王的密约。
谢渊站在刑场边,看着冯指挥使伏法,心中却没有快意。都察院的卷宗里写着,每一个大案的背后,都有无数被牵连的无辜者。侍婢被送回原籍,赐了良田;通政司参议升为侍郎,却在半年后被冯党余孽刺杀。
杨一清趁机奏请改革盐法,废除盐引私卖,改为官运官销,由都察院监督。德佑帝准奏,谢渊以左都御史职衔兼领盐法督查,巡查各地盐场。他在巡查中发现,吴国的盐政积弊已深,不仅是官商勾结,还有各地藩王的私自设卡,要彻底改革,难如登天。
在山西盐池,他遇到了王林的儿子,这个少年继承了父亲的私矿,却选择与朝廷合作,用磁石技术检测盐引真伪。谢渊看着他眼中的光,仿佛看到了希望。
片尾
三年后,谢渊仍任左都御史,他时常想起那个雪夜的代王府夜宴,一片冰屑掀起的风暴,最终改变了大吴的朝局。但他也知道,飞鹰纹虽然消失了,官场上的黑暗面却从未消失,就像马厩里的刻痕,即使被掩盖,也依然存在。
在他的案头,永远放着那本《都察院宪纲》,扉页上写着:"为官者,当如獬豸,触奸佞,辨善恶,纵前路荆棘,亦不可退。"这是他的誓言,也是无数像他一样的清官的信念。
卷尾
《大吴史?谢渊传》载:"德佑十六年,渊以左都御史职,于代王府夜宴识飞鹰纹,发代王、冯指挥使通瓦剌事,诛奸佞百余人,革盐法之弊,天下称快。"然官官相护之习,非一日可改,渊居都察院九年,劾罢贪官凡七十余员,终以风宪之职终老,朝野皆称"谢铁面"。宣府的雪,年复一年落下,掩盖了旧痕,却掩不住人心深处的明暗。都察院的宪纲在史册中泛着冷光,见证着一个王朝在正邪较量中的艰难前行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