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 霜落熊升树,林空鹿饮溪(3 / 3)

加入书签

下。

边关百姓自发组成"獬豸队",他们的袖章上绣着卤砂防奸图。"谢大人说,"老猎人李三指着图,"看见飞鹰纹,"就放獬豸烟,让所有的奸邪都无处藏身。"

谢渊将《边将收买名录》封入风宪官署的铅盒,盒面刻着:"观此册,知官腐如何毁长城。"新任边将入职时,必在此盒前立誓,手按獬豸印,口诵《边防诫》,让名录成为他们心中的警钟。

《大吴边防考》专列"卤砂之鉴"章,详细记载卤砂的成分、用途、通敌案例。谢渊的批注写在章末:"卤砂虽微,可溃万里长城;官心稍偏,便成敌国帮凶。"让每一个读史的人,都能从卤砂的故事中,看到官腐的危害。

萧枫将飞鹰纹马蹄铁熔铸成警钟,悬于边镇校场。每次敲响,钟声里都带着卤砂的涩味,提醒将士:"马掌虽小,系着家国安危。"让每一个士兵都记住,他们的战马,绝不能成为敌寇的坐骑。

片尾

《边将收买名录》在陈列柜里,卤砂暗纹在阳光下如血丝般蔓延。"大人,"馆长低声道,"每日都有边民来此,"摸一摸名录的封皮,他们说,这是记住国耻的最好方式。"

谢渊望着名录上的飞鹰纹,想起王太和临死前的眼神——那不是恐惧,而是一种扭曲的解脱,他知道,只要官腐存在,就会有人为了利益背叛国家,而他的使命,就是让这样的人永远受到国法的制裁。

涿州盐场立起卤砂碑,碑身刻着:"砂本无罪,罪在人心。官心正,则砂为利;官心邪,则砂为刃。"盐工们晒盐时,会对着碑铭默祷,让卤砂记住通敌的教训,也让自己记住,清白的盐,绝不能被官腐污染。

风穿过九边长城,带着卤砂碑的回声,仿佛在诉说:官印下的每一笔,马掌里的每粒砂,都连着家国的命运。唯有心似獬豸,方能让卤砂成盐,不做通敌的帮凶。让獬豸的长鸣,永远回荡在大吴的天空,震慑所有心怀不轨的奸邪。

卷尾

太史公曰:观晋商总会之变,知官腐之祸,莫甚于通敌卖国。镇刑司以卤砂为墨,晋商以鱼胶为线,共织通敌之网,收买边将,泄露布防,直欲引狼入室。然谢公以勘合符为剑,以卤砂链为索,于密室名录中揪出叛国之徒,于飞鹰马掌中斩断通敌之链,非独其智,乃其忠勇也。后之守边者,当以名录为戒,守官心如守边关,护民命如护己命,方保国门永固,奸邪不生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