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8章 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(2 / 4)
记。\"每笔饷银,\"他望着化验单,\"都是三法司的分赃款。\"
掌印官的尸身旁,林缚找到半片纸角,用密写着:\"边将三成,镇刑司三成,忠勇侯三成,\"顿号处画着三叠盐引,\"剩下一成,\"他的声音发颤,\"给了瓦剌。\"
萧枫送来的防区图上,三位参将的防区用密写标着\"战马中转站\"。谢渊的勘合符扫过,显形出瓦剌文的进军路线,每条路线的起点,都是泰和号的分号。
\"他们用边将的饷银,\"他望向地图,\"在我们的防区里,给敌国建马场。\"
玄夜卫在泰和号密室,搜出镇刑司与边将的密约:\"每月饷银,\"谢渊念着密约,\"半数购瓦剌战马,半数充私囊,\"望向三位参将,\"你们拿的,\"冷笑,\"是大吴的卖国歌。\"
密约的末页,盖着镇刑司、忠勇侯府、户部的三方印,印泥里的蓝铜矿粉,在验牍灯下格外刺眼。
五、饷银庭审?国法森严
谢渊携花名册、票号汇单、密约入京,在金殿上铺开证据。德佑帝望着票号印泥里的蓝铜矿,玉镇纸砸在御案上:\"边将的饷银,\"他的声音发颤,\"竟养着敌国的战马!\"
镇刑司掌印太监还想狡辩,谢渊已呈上《边将饷银制》:\"公公请看,\"他指向禁例,\"商票入饷,\"顿了顿,\"按律当斩。\"太监的脸瞬间青白,袖口露出的泰和号银票边角,与花名册的暗纹一致。
户部尚书王琼刚要分辩,谢渊甩出密约:\"王大人的花押,\"他指着\"户\"字连笔,\"正好在密约的分赃栏,\"冷声道,\"您批的饷银,\"指向数字,\"换了多少瓦剌的马刀?\"
王琼的笏板落在地上,发出清脆的响声:\"谢大人,某...某是被误导...\"谢渊打断他:\"误导?\"展开《病马淘汰册》,\"你批的病马数目,\"指向密密麻麻的花押,\"正好够换密约里的战马。\"
当三法司印泥的化验结果呈上,满朝皆惊。德佑帝的朱笔在《军法》上落下:\"镇刑司私扣饷银,户部私改饷道,边将通敌卖马,\"他的目光扫过三法司班列,\"一律按通敌罪论处!\"
谢渊趁机呈上《新饷银条制》:\"请陛下设饷银监理局,\"他的声音坚定,\"非风宪官不得经手边将饷银。\"
密约引发的饷银清查,在边镇掀起波澜。萧枫在大同收缴泰和号分号十六处,每处密室都藏着镇刑司的毒剂、忠勇侯府的马印、户部的空白饷单。
\"末将终于明白,\"他望着收缴的假印,\"为何弟兄们总拿驽马冲锋,\"声音低沉,\"他们的饷银,早变成了敌国的马蹄铁。\"
随着真饷银的发放,边军开始接收真正的战马。谢渊亲自督军发饷,每锭银子都刻着獬豸纹:\"这是百姓的血汗,\"他望着将士,\"不是奸商的赃银。\"
老卒捧着银子流泪:\"谢大人,\"他的声音哽咽,\"末将的马,\"指向马厩,\"终于能吃饱了。\"
在大同镇府前,谢渊命人立起饷银碑,正面刻着《边将饷银制》,背面刻着三位参将的供词。往来将士路过,无不下马致敬,碑前的獬豸像,终于不再被票号暗纹玷污。
谢渊破译三叠盐引的暗码,发现每叠代表不同的分赃方:上叠镇刑司、中叠忠勇侯府、下叠户部。\"他们用饷银做掩护,\"他望着密约,\"实则是通敌的账本。\"
林缚根据暗码,在《三法司官册》中找出关联官员,每个名字旁,都标着对应的票号分号。\"大人,\"他的声音发颤,\"三法司的中层,\"顿了顿,\"竟有半数涉案。\"
蓝铜矿粉的含量,竟代表着通敌的等级:一成蓝铜通敌百人,三成蓝铜通敌千人。\"李继光的饷银,\"谢渊敲着化验报告,\"含五成蓝铜,\"冷声道,\"意味着他卖了五千匹战马。\"
这种印泥密语,后来被写入《风宪官查案要则》,成为识别边将通敌的重要依据。
参将的花押缺笔,暗含着通敌的年份:缺横代表德佑三年,缺竖代表德佑五年。\"陈安国的花押,\"谢渊望着印模,\"缺横缺竖,\"顿了顿,\"正是密约里的德佑七年。\"
这种符号学,帮助风宪官破获多起边将通敌案,让官腐分子再无藏身之地。
边民代表捧着血书入京,按满红指印:\"请陛下严惩奸商,\"他们的声音颤抖,\"还边军干净的饷银!\"血书的末页,画着无数个獬豸角,那是百姓心中的正义。
谢渊望着血书,忽然想起涿州矿难的幸存者,他们的手,此刻正按在血书上。\"老丈,\"他低声道,\"国法必不辜负百姓。\"
庭审结束后,谢渊将收缴的商票碎银分给边民:\"留着,\"他的声音温和,\"这是你们的血汗钱。\"百姓们捧着碎银,仿佛捧着失而复得的尊严,獬豸的角,终于在他们心中重新尖锐。
萧枫将饷银案的详情传入军营,边军将士望着新铸的獬豸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