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3章 琼林宴罢春风煦一日看遍长安槐(5 / 5)
>
谢渊站在书房,望着窗外的夜色,心中思绪万千——他想起守德胜门时的热血,想起被石崇构陷时的委屈,想起萧栎递来蜡丸时的信任,这些都成了他此刻的底气。
“明日启程后,府里的事就交给你了。”
谢渊对老管家说,“要是我十日没回来,就把祠堂匾额后的证据交给周显大人。”
老管家含泪点头:“大人放心,老奴定守好府,等大人回来。”
萧栎府中,他正在给萧桓写密信,说明大同卫核查的步骤,若遇意外,该如何让周显接手查案。
写完后,他将密信交给亲信,让其“若三日内无消息,就呈给陛下”
。
做完这一切,他走到书架前,取出那半块于科给的兵符,放在贴身的荷包里——这兵符不仅是大同卫的凭证,也是于科的信任,他必须带着它,查清真相,还于科清白。
夜色渐深,京城的灯火渐渐熄灭,只有黑石岭的风还在吹,带着血腥的预兆。
谢渊和萧栎都知道,明日的启程,不是去核查证据,而是去赴一场生死赌局——赢了,就能扳倒石崇,还朝堂清明;输了,就会葬身黑石岭,成为永远的谜。
但他们没有退路,为了大吴的边防,为了无辜的忠良,这场赌局,他们必须赢。
片尾
天德二年秋,谢渊与萧栎如期启程。
队伍从京城出,沿官道向大同卫行进,谢渊的兵部精锐伪装成吏员,萧栎的玄夜卫暗卫伪装成随从,看似寻常的队伍,实则暗藏防备。
石崇在府中等待消息,赵奎的死士已在黑石岭埋伏就绪,火箭筒对准谷底,瓦剌箭搭在弓弦上,只待队伍进入伏击圈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行至黑石岭附近,谢渊按事先约定,让队伍停下休整,暗中派暗卫去探查——周显派来的暗卫很快回报,悬崖上有死士埋伏的痕迹。
谢渊与萧栎当机立断,改变路线,绕走黑石岭东侧的小路,同时让暗卫出信号,通知大同卫边军前来支援。
赵奎在悬崖上等到日落,仍不见队伍踪影,派人探查才知路线已改,顿时慌了神。
他想带人追击,却被赶来的大同卫边军包围——谢渊早已安排边军在小路设伏。
激战中,死士们寡不敌众,赵奎被活捉,玄铁令牌和瓦剌箭被搜出,所有罪证都指向石崇。
消息传回京城,萧桓震怒,下旨将石崇打入诏狱,命周显彻查镇刑司旧党。
李嵩见石崇倒台,想销毁证据,却被周显抓个正着,连同徐靖、秦飞等旧党成员,一并被革职查办。
大同卫的五千斤火药被顺利找回,于科的冤屈得以昭雪,谢渊官复原职,继续主持兵部事务。
黑石岭的风渐渐平息,血色被雨水冲刷干净,只留下“忠奸博弈”
的印记。
大吴朝的朝堂,终于在这场生死较量后,迎来了久违的清明。
卷尾语
《大吴通鉴?史论》曰:“天德二年朝堂折冲与黑石岭之谋,实为大吴朝‘忠奸生死博弈’之终章。
石崇恃权构陷,从‘越权查抄’到‘黑石岭绝杀’,奸佞之狠,终露无遗;谢渊持法抗辩,萧栎借势制衡,从‘朝堂折冲’到‘伏兵反制’,忠良之智,亦显无余。
帝桓虽初有犹豫,终以‘护社稷’为先,遣周显助忠良、惩奸佞,显帝王明断之晚成。”
奉天殿的律条终压佞势,黑石岭的血色未染忠魂,玄铁令的阴狠反成罪证。
这场博弈告诉后世:国之忠良,不在权位之高,而在危局时能持法守正、谋定后动;奸佞之恶,不在伪装之巧,而在私欲膨胀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;帝之明,不在无过,而在能辨忠奸、纠错谬,不让忠良流血又流泪。
谢渊的持律、萧栎的制衡、周显的执行力,终让大吴度过最凶险的权斗危机,亦为后世留下治道之启示:江山之固,在忠良同心护法,在帝王明断除奸,在制度(如《大吴律》查抄权限)能约束权力——唯有如此,方能让朝堂清明永驻,让百姓免于权斗之祸。
这,便是朝堂折冲与黑石岭之谋,留给天德朝最深刻的治世遗产。
hai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