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8章 雨前香茗方斟就分寸君臣俱寡言(4 / 5)
殿内的雨前茶已渐凉,萧栎看了看窗外的天色,知道探视的时间已差不多,便起身拱手道:“皇兄,时辰不早,臣弟不便久扰,先行告辞。
日后若皇兄有需,臣弟定当随叫随到。”
萧桓也起身,道:“也好,你回去后,好生约束宗室子弟,莫让朕失望。”
内侍引着萧栎向殿外走去,走到殿门时,萧栎停下脚步,回头看向萧桓,道:“皇兄,天冷了,记得多加衣物,莫为朝政熬坏了身子。”
这话里带着真心的关切,萧桓点头:“朕知道,你也多保重。”
简单的对话,却藏着兄弟间久违的温情,冲淡了之前的权力博弈。
萧栎走出偏殿,踏上月台,风又吹过半枯的海棠树,几片残叶落在他的肩头。
他抬手拂去,回头望了一眼殿门——那扇门,曾是他权力的象征,如今却成了他需“上表请觐”
的界限。
他深吸一口气,转身沿着来时的宫道走去,青石板上的荒草依旧蹭着靴底,却不再让他感到忐忑,反而多了几分安稳——他终于明白,在如今的朝局里,安分守己,才是宗室最好的归宿。
萧栎离开后,两名玄夜卫探子立刻将密录簿送到玄夜卫衙署。
周显正在衙署整理旧党案的卷宗,见探子送来密录,便放下卷宗,仔细翻阅。
密录上详细记录了萧栎与萧桓的对话,从“旧党余波”
到“谢渊边防”
,再到“宗室管理制度”
,每一处关键都未遗漏。
周显看完密录,眉头微微舒展——萧栎的言行,皆显臣服,无半分争权之心,这对朝局稳固是好事。
他拿起密录簿,即刻前往皇宫,求见萧桓。
御书房内,萧桓正在批阅《宗室管理制度》草案,见周显进来,便放下笔:“萧栎的言行,可有异常?”
周显躬身递上密录簿:“陛下,萧栎在殿内言行恭顺,多次称赞谢大人忠勇,表‘以社稷为重’之心,无半分争权之意;谈及宗室管理制度,还主动建议‘宗室与朝臣往来需经玄夜卫报备’,显露出臣服之心。”
萧桓接过密录簿,快翻阅,点头道:“如此便好。
萧栎安分,宗室便安稳,朝局也少一分隐患。
你继续加强对其他宗室子弟的监控,尤其是那些与旧党有过往来的,不可放松。”
周显躬身应道:“臣遵旨!
臣已令秦飞加强对宗室邸宅的监控,所有宗室子弟的外出、会客,皆有记录,若有异常,即刻奏报陛下。”
萧桓道:“好。
你下去吧,让王瑾、张文加快《宗室管理制度》的起草,早日定稿。”
周显应声退去,御书房内又恢复了平静,萧桓看着密录簿上“萧栎表臣服”
的记录,嘴角露出一丝淡笑——宗室安稳,朝局便又多了一分稳固。
次日清晨,萧桓在朝会上提及《宗室管理制度》的起草,道:“宗室是大吴的根基,却也易生干政之患。
朕令王瑾、张文起草制度,限制宗室干预政事,严禁与朝臣私下勾结,众卿以为如何?”
礼部尚书王瑾出列道:“陛下英明!
宗室干政,易引党争,损害社稷。
臣与张文侍郎已初步拟定草案,待完善后,便呈奏陛下。”
吏部侍郎张文也出列道:“臣以为,可在制度中加入‘宗室子弟考核’条款,若宗室子弟有才能,可经科举入仕,而非凭借身份获得官职——如此既能选拔宗室人才,又能防止‘任人唯亲’。”
萧桓点头:“准奏。
便按你二人所言,完善草案。”
朝会结束后,王瑾、张文便即刻着手完善《宗室管理制度》,加入“科举入仕”
“玄夜卫报备”
“禁止干政”
等条款。
与此同时,谢渊也收到了萧栎探视的消息,杨武道:“大人,萧栎表臣服,宗室安稳,对我们的边防也是好事——旧党再想拉拢宗室,便无可能了。”
谢渊点头:“陛下处置得当,既顾念旧情,又稳固了皇权,朝局的暗流,总算又平了几分。”
此时,大同卫的玄夜卫探子也传来消息,旧党信使已被抓获,密信被截获,徐靖的勾结计划彻底败露。
萧桓接到奏报后,令周铁加快审理旧党案,定要将旧党余孽一网打尽。
奉天殿的金砖上,朝靴的痕迹依旧,却再无往日的刀光剑影,取而代之的,是朝局渐稳的平静——这场昌顺郡王的探视,虽藏着权力博弈,却最终为天德朝的稳固,添上了关键的一笔。
片尾
宗室管理制度》正式颁布,明确“宗室非诏不得入宫”
“严禁与朝臣私下往来”
“宗室子弟经科举入仕”
等条款,萧栎带头遵守,居外邸闭门读书,不再干预政事。
玄夜卫对宗室的监控虽未放松,却也因制度的完善,少了几分紧张——宗室与帝权的关系,终于在“约束与安稳”
中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