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8章 雨前香茗方斟就分寸君臣俱寡言(2 / 5)

加入书签

/p>

萧栎不敢与他对视,脚步顿了顿,随即屈膝跪地,膝盖轻磕金砖的声响在静殿里格外清晰,他头埋得低,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,却掩不住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:“皇兄,臣弟萧栎,前来探视皇兄。

前几日听闻皇兄复位,理政繁忙,未敢贸然打扰;今日上表请觐,只为看看皇兄是否安康——这些年皇兄在南宫受苦,如今重掌大统,实乃我大吴之幸、万民之幸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他的话里,“南宫受苦”

是忆旧情,“大吴之幸”

是表臣服,分寸拿捏得极好。

萧桓看着他微颤的肩头,想起当年两人年少时,在御花园一同射箭的场景,那时萧栎还是个爱笑的少年,如今却在自己面前如此拘谨。

萧桓抬手虚扶,语气平淡却带着帝王的威仪:“起来吧。

殿内虽有暖炉,却仍凉,赐座。”

内侍搬来一把紫檀木椅,放在离御案三步远的地方——不远不近,恰好是君臣间的分寸。

萧栎起身时,眼角飞快扫过殿内陈设:御案还是当年的紫檀木案,只是案上的玉镇纸换了新的,上面刻着“天德”

二字;墙上挂的《江山万里图》,也不是他当年挂的《春耕图》。

这些旧迹与新物的交织,让他心中更添感慨,却只敢在唇边牵出浅淡的笑,拱手道:“谢皇兄赐座。”

萧桓坐回御案后,指了指案上的茶盏:“这是江南新贡的雨前茶,你尝尝,比当年你爱喝的碧螺春,多几分清苦。”

内侍上前,为萧栎斟上茶,茶汤清澈,飘着几片嫩绿的茶叶。

萧栎双手捧起茶盏,指尖传来的温热却暖不透心底的凉,他轻啜一口,道:“好茶,清苦中带着回甘,正如皇兄复位后的朝局,虽有旧党余波,却已渐趋清明。”

他刻意提到“旧党余波”

,是想试探萧桓对当前朝局的态度。

萧桓拿起自己的茶盏,却未饮,目光落在案上的边镇奏疏上,道:“旧党虽已软禁石崇、徐靖,然余孽未清,大同卫仍有旧党信使活动,需谢渊多加防备。

你久居外邸,或许不知,谢渊近日正整饬边镇防务,宣府卫、大同卫已建立烽燧联动,瓦剌再不敢轻易袭扰——有这样的忠良在,朝局清明只是时间问题。”

萧栎心中一动——萧桓刻意强调谢渊的忠良,既是向他展示朝堂柱石稳固,也是在暗示“忠良为帝所用”

,无需宗室操心。

他连忙附和:“谢大人忠勇,臣弟早有耳闻。

德佑年间,谢大人变卖祖宅筹赎金,成武年间,又为边镇防务殚精竭虑,实为我大吴之柱石。

皇兄能重用谢大人,是大吴之福。”

他避开“成武年间”

自己对谢渊的些许猜忌,只谈谢渊的功绩,既表认同,也显自己无争权之心。

萧桓看着他,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——萧栎的收敛,正是他想要的。

他放下茶盏,道:“宗室是大吴的根基,你身为昌顺郡王,虽不问政事,却也该多关注宗室子弟的言行,莫让他们被旧党利用,做出有损社稷之事。”

这话看似是叮嘱,实则是警告,萧栎心中一凛,连忙躬身道:“臣弟遵旨!

臣弟定当约束宗室子弟,绝不让他们沾染党争,辜负皇兄信任。”

萧桓见萧栎态度恭顺,便拿起案上的边镇奏疏,递给萧栎:“你看看这份奏疏,是谢渊昨日呈上来的,宣府卫挫败瓦剌袭扰,斩百余级,缴获战马数十匹——这便是谢渊的本事,朕将边防交给他,放心。”

萧栎接过奏疏,仔细翻阅,奏疏上的字迹工整,每一处军情汇报都详细清晰,末尾还附着李默的战报副本,印证了战绩的真实性。

他想起成武年间,自己也曾看过谢渊的边镇奏疏,那时谢渊的奏疏里,多有“请增兵”

“请拨粮”

的恳切,如今却多了“防务稳固”

“联动有序”

的从容,这变化的背后,是萧桓对谢渊的信任与放权。

萧栎合上奏疏,拱手道:“谢大人治军严谨,边防稳固,臣弟佩服。

只是……大同卫旧党余孽尚未肃清,会不会影响谢大人的防务?”

他刻意提及大同卫,是想探知萧桓对旧党余孽的处置决心。

萧桓道:“周显已派秦飞率玄夜卫探子,加强对大同卫的监控,旧党信使若敢再活动,定能当场抓获。

谢渊也已令秦云率京营士兵支援大同卫,与岳谦协同防务——内外皆有部署,旧党翻不起大浪。”

他刻意强调玄夜卫与京营的联动,既是展示帝权对军权、特务机构的掌控,也是在告诉萧栎:朝堂防务尽在朕的掌握,宗室无需多虑。

萧栎心中彻底放下心来——萧桓的话,已明确了“帝权掌控朝局”

的信号,他再无试探的必要。

他将奏疏递回给萧桓,道:“皇兄部署周全,臣弟放心了。

有皇兄的英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