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1章 千石林夜月诉困感玄言(2 / 4)

加入书签

,却因恐惧而自囚。

昔年阿苔为兵魂时,战死沙场,魂堕石林,本可随众魂消散,却因心守‘护陛下’之念,与女娲神苔相融,化苔而生,餐风饮露亦自在——此便是‘心不困,樊笼亦天地’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“心不困?”

太上皇失笑,指节叩击案上残棋,黑子与白子相撞,声脆如冰,却带着极淡的灵力波动——黑子的戾气与白子的忠魂息相触,竟出细微的“滋滋”

声,似在争斗。

“先生可知,魏奉先每来,必细数‘南宫用度’,言‘陛下困守于此,无需奢华’——他口中的‘奢华’,不过是能滋养灵力的‘松魂米’、能清戾气的‘苔露茶’,这些本是朕身为天帝应得之物,却被他视作浪费;可知朕每念太庙,便觉列祖列宗在天有灵,必斥朕无能——当年伏羲先祖画八卦定三界,女娲先祖补天后安生灵,朕却困于南宫,连祭礼都不得参与,连血脉传承都难以维系,此等心绪,如何能‘不困’?”

他俯身取过案上那枚悬于险地的白棋,棋子冰凉,却带着极淡的温意——那是京营兵魂的忠魂息在月华下复苏。

棋面上有一道细痕,痕边泛着极淡的红光,乃三百年前苍玄为护他,替挡蚩尤剑气时,血溅棋子所留——那剑气本是冲他而来,苍玄却毫不犹豫地挡在身前,剑气穿透苍玄的肩甲,溅在这枚白棋上,留下了这道永恒的痕迹。

“当年苍玄与朕对弈,常言‘棋逢险地,需弃子求活’。”

太上皇摩挲棋子上的血痕,眸中月华颤动,似有泪光闪烁,“今朕如这白棋,困于黑阵,既无弃子之勇——弃不了‘先帝’的身份,弃不了‘护苍生’的责任;亦无破阵之力——破不了玄通的监视,破不了蚩尤的戾气。

先生说‘本心可守’,可本心之外,更有颜面、有责任、有愧疚——这些,如何能凭‘心不困’便抛却?三百年前,朕若弃封而去,三界恐已遭浩劫;今若弃‘先帝’身份,玄通便会更肆无忌惮,边军便会更绝望,这些,朕如何能弃?”

青冥子默然,藜杖轻挥,轩外松涛忽止,月华似被无形之力牵引,愈浓烈,映得案上残棋黑白分明——黑子的乌光与白子的金光交织,在案面形成一道极淡的阴阳鱼图案,似伏羲八卦的核心奥义。

“陛下观那石缝之松,”

他指向轩外一株松,松生石隙,石隙窄如指缝,松根却穿石而出,绕石而行,枝干斜向月光,似在追逐月华的清辉,“它非不怨石之阻,石缝磨其根,寒风摧其枝,却知怨亦无用,故敛根蓄力,吸月华之精,引地脉之气,待风来而展枝。

陛下之困,非止身困,更在‘执念’——执念于‘先帝身份’带来的尊荣与束缚,故忧祭礼不得,怕列祖列宗斥责;执念于‘过往功绩’带来的光环与压力,故愧无能护边,怕辜负兵魂期望。

若能暂忘‘太上皇’之名,只念‘护苍生’之责——护边军不被戾血阵所害,护三界不被蚩尤所扰,护兵魂不被玄通所欺,或可解心困。”

“暂忘?”

太上皇将白棋放回原位,一子未落,复又叹息,月华映在他脸上,霜色更显。

“先生站着说话不腰疼。

先生自终南来,无身份之缚——玄真道传人,可入山修行,可出山济世,来去自由;无过往之累——未经历三界浩劫,未背负十万兵魂的性命,自然可‘顺道而安’。

朕却不同,三百年前的天帝,统御三界,护佑苍生;三百年后的囚徒,困于南宫,连自身都难保。

这身份如枷锁,锁着朕的灵力,锁着朕的行动,更锁着朕的心——如何能暂忘?”

他抬手抚袖,触到镇厄新印与京营旧符:镇厄印的“兑卦”

纹路温光微颤,似感应到他的郁结,光芒忽明忽暗;京营旧符贴于腕间,“镇天”

二字暗无光泽,符背的兵阵图中,将士虚影也低垂着头,似与他同叹。

忽闻轩外传来轻响,似有脚步踏碎苔上月光——那脚步声极轻,却带着极淡的戾气波动,苔衣受戾气所触,出细微的“嘶嘶”

声,月华落在苔衣上,泛出的青光忽暗。

阿苔提着竹篮匆匆进来,篮沿的玄真木枝泛着极淡的乌光——那是被戾气所染的征兆;篮中醒神藓沾着夜露,在月华下泛着银光,却有几株已蔫,藓叶上出现细小的黑纹,似被蚀心煞所侵;她脸上沾着苔屑,鬓边神苔小花也失了光泽,花瓣微微蜷缩,声音带着急促:“陛下,先生!

魏奉先在轩外窥探,还……还拿着玄通的‘影蛊令牌’!

那令牌是用饕餮骨所制,能吸收月华,将轩内的影像与声音刻在令牌上,传送给玄通!

小女方才在苔径上看到他的影子,影子里藏着蚀心煞,似要趁月华浓时,潜入轩内!”

太上皇眸色一沉,望向轩门,月华下果见一道黑影一闪而逝——那黑影身形僵硬,行走时没有脚步声,正是魏奉先的傀儡之躯。

黑影掠过的地方,苔衣上的青光彻底熄灭,留下一道极淡的黑痕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