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2章 病榻孤灯摇瘦影青丝沾露似凝珠(3 / 4)

加入书签

>于科捏着那张纸,指节因用力而白,纸边都被捏得皱了。

报给谢渊?以恩师的性子,定会立刻奏请萧桓彻查。

可萧桓刚复位,正需李嵩、石崇这些旧臣稳定局面,未必会准。

弄不好,反而打草惊蛇,让他们销毁更多证据,甚至对恩师下毒手。

可不报?这三百杆鸟铳若流入私军或敌营,后果不堪设想,边镇的烽火怕是要烧起来了。

“先压下。”

于科闭了闭眼,再睁开时,眼底的犹豫已换成坚定,“你去查李尚书近半年的门生任免,尤其是军器局、宣府卫的职位,看他安插了多少人。

我去核对大同卫的粮道驿站,调阅过往的车马回执,看那五万石粮到底卸在了何处。”

他要的不是零散的证据,是能扯出李嵩、刘焕、石崇勾结网络的铁证,要一击致命,让他们再无翻身的可能。

张启刚走,老吏又进来,手里拿着一封密函,信封上印着御史台的火漆:“谢大人从御史台送来的,说是……周铁大人那边有消息。”

周铁、谢渊、秦飞,这三个在暗夜里相互支撑的人,是此刻唯一能与旧党抗衡的力量。

于科拆开密函,八个字映入眼帘:“镇刑司狱,有岳案人证。”

岳案!

他猛地攥紧了信纸,指腹都嵌进了纸里。

当年岳峰被构陷,关键人证是他的亲卫队长,据说亲眼见石迁伪造通敌书信,后来“病逝”

狱中,如今看来,竟是被镇刑司藏了起来!

这人证,是翻案的关键,更是扳倒石崇的利器!

他立刻起身,取了兵部的勘合——凭此可出入各衙门,这是谢渊早为他备下的,说是“以备不时之需”

刚走到门口,又回头叮嘱老吏,声音压得极低:“若有人来问,就说我去军器局核实冬衣物资了,事关紧急,一时半会儿回不来。”

他不能让镇刑司知道自己要去诏狱,徐靖是诏狱署提督,石崇的一条狗,若是走漏风声,那人证怕是活不过今晚,恩师的冤屈也永无昭雪之日。

穿过兵部的回廊,暮色已浓,廊下的灯笼次第亮起,昏黄的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一道拖在地上的愁绪。

迎面撞见吏部侍郎张文,正带着两个吏员匆匆走过,见了于科,皮笑肉不笑地拱手,眼神却在他身上扫来扫去:“于主事这是往哪去?李尚书正找你,说要核宣府卫的军官任免册呢,说是急着报给陛下。”

于科心头一凛,李嵩这时找他,定是察觉了什么,或是想借着任免册的事,把自己拖在吏部,好给镇刑司腾时间。

他不动声色地回礼,刻意抬高了声音,让廊下的其他吏员也能听见:“刚接到谢大人令,去军器局查点冬衣——宣府卫急报说士兵冻得握不住枪,这事关边军御寒,耽误了谁担得起?任免册的事,回头我亲自送到吏部,李尚书若急,可先与杨大人商议。”

他特意提“谢大人令”

,又点出“边军御寒”

,张文虽依附李嵩,却也忌惮谢渊的威严,更怕担“误军”

的罪名。

张文果然迟疑了一下,脸上的笑僵了僵,讪讪道:“既然是谢大人的令,那自然要紧。

只是……李尚书那边,还望于主事尽快回话。”

说罢带着人走了,走时那两个吏员回头看了于科一眼,眼神里带着审视,像在确认他说的是真是假。

于科加快脚步,几乎是小跑着走出兵部大门,玄夜卫的暗探已在街角等候,一身便服,见了他便递过一顶帷帽:“于主事,秦飞大人令属下护送您去镇刑司狱。”

坐上马车,他掀起车帘一角,见街对面的茶肆里,几个身着便服的人正盯着兵部大门,腰侧鼓鼓囊囊,定是镇刑司的密探。

石崇他们,果然早就盯上了自己,怕是从镇刑司废纸堆里现领物单不见时,就动了疑心。

马车停在镇刑司狱侧门,张启已等在那里,递给他一套玄夜卫的服饰:“换上行,狱卒只认这个。

内狱由石崇的心腹看守,我们只能到外狱,人证我已让可靠的狱卒偷偷移到外狱最里间,说是‘新收的盗匪’,您动作快些。”

于科换了衣服,跟着张启穿过阴暗的甬道,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血腥味,呛得他鼻子酸。

这就是镇刑司的狱,当年岳峰将军的冤魂,怕是也在这黑暗里徘徊。

走到外狱尽头,一间牢房的门虚掩着,里面坐着个须皆白的老者,形容枯槁,却睁着一双浑浊的眼睛,死死盯着门口。

正是岳峰的亲卫队长!

于科刚要开口,老者突然抓住铁栏,声音嘶哑却有力:“你是……谢大人的人?”

“岳将军是被冤枉的……”

老者见他点头,浑浊的眼睛忽然亮了,抓住铁栏的手因激动而颤抖,指节都泛了白,“石迁让我作伪证,说岳将军私通瓦剌,我不肯,就被关了十年……他们每月都来问,逼我画押,上个月石崇还来,说新帝复位,岳家翻不了案了,让我识相点,把罪名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