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9章 不恋深潭沉旧迹敢凭刚骨搏清欢(6 / 11)

加入书签

p>

传朕旨意,将石崇、徐靖打入诏狱,明日午时斩示众!

其亲族年十六以上男子皆斩,女子及十五以下男子没入官婢,家财田产悉没于官!

镇刑司、诏狱署旧部,尽数解散,由玄夜卫彻查,有牵连者,一律严惩!”

周显领旨,立刻带人将石崇、徐靖拖了下去。

二人的哭喊求饶声渐渐远去,殿内只剩下萧桓威严的目光与群臣的呼吸声。

谢渊望着这一切,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——逆党,终于被铲除了。

萧桓看向谢渊,语气缓和了许多:“谢尚书,让你受委屈了。

若非你忠心耿耿,沉着应对,朕险些被奸贼蒙蔽。

你兼领兵部与御史台,劳苦功高,朕封你为‘护国公’,赐免死金牌,日后朝堂之事,你可随时入宫奏报。”

谢渊躬身行礼,声音带着几分激动:“陛下圣明,臣不敢居功。

铲除逆党,是陛下的英明决断,也是群臣的齐心协力。

臣只求陛下能践行今日所言,推行科举,改革弊政,让大吴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
他的眼中,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——他没有看错,萧桓确实是能开创盛世的君主。

萧桓点点头:“谢尚书放心,朕定不会辜负你,更不会辜负天下百姓。”

他举起酒杯,高声道:“诸位爱卿,今日逆党已除,新局将开,让我们共饮此杯,祝大吴江山永固,百姓安康!”

群臣纷纷举杯,殿内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,却比之前多了几分真诚与坚定。

宴会结束后,萧桓召来谢渊、周铁、张毅、王直等人,商议新政推行之事。

“科举之事,就交由王直负责,你要严格监考,选拔真才实学之人,不得有舞弊之事。”

萧桓对王直道,王直连忙领旨:“臣定当尽心竭力,不负陛下所托。”

“周铁,你负责彻查石崇、徐靖的余党,以及成武朝遗留的冤假错案,为冤屈者平反,恢复其名誉与官职。”

萧桓又对周铁道,周铁领旨:“臣遵旨,定当公正审理,绝不姑息。”

“张毅,你负责整顿工部,清查军器制造与工程营造中的贪腐之事,确保军器质量,修筑城防工事,为边防提供保障。”

萧桓对张毅道,张毅领旨:“臣遵旨,定当严查到底。”

最后,萧桓看向谢渊:“谢尚书,边疆防务与京营调度之事,仍需你多费心。

另外,你兼领御史台,要监督新政推行,若有官员阳奉阴违,立刻弹劾。”

谢渊领旨:“臣遵旨,定不辜负陛下信任。”

吏部尚书李嵩、户部尚书刘焕等人得知萧桓要彻查贪腐与冤假错案,心中惶恐不安。

他们或多或少都与石崇、徐靖有牵连,或有贪腐行为。

李嵩与刘焕商议后,决定主动向萧桓请罪,以求宽大处理。

二人来到奉天殿,跪在萧桓面前,坦白了自己“曾接受石崇贿赂”

“克扣边军粮饷”

等罪行,并将贪污的钱财悉数上交。

萧桓看着二人,沉默片刻,道:“朕念你们主动认罪,且未参与通敌谋反,从轻落。

免去你们尚书之职,降为侍郎,戴罪立功。

若日后再有贪腐之事,定斩不饶!”

李嵩、刘焕如蒙大赦,连连叩:“谢陛下开恩!

臣定当改过自新,戴罪立功!”

他们退下后,萧桓对谢渊道:“这便是‘恩威并施’,既敲打了旧臣,又让他们为新政效力,比直接罢官更有用。”

谢渊点点头:“陛下高明。”

王直接到负责科举的旨意后,立刻全身心投入筹备工作。

他参照《大吴会典?选举志》,制定了“乡试、会试、殿试”

三级考试制度,明确“命题取自四书五经,行文需守八股格律”

,同时严定舞弊惩戒:“凡夹带、代笔、传递者,黜革功名,杖责八十,流放三千里。”

他在京城张贴告示,遣人赴各省宣讲,告知天下士子考试时间与章程。

消息传出,天下寒门士子振奋不已,江南士子连夜收拾行囊,西北学子徒步数月赴京,连岭南偏远之地都有士子结伴北上,欲借科举改变命运。

谢渊全力支持科举筹备,从兵部调拨三百京营士兵维持考场秩序,令户部拨款在城郊搭建“士子驿馆”

,为贫困士子提供免费食宿。

他对王直道:“科举非小事,关乎人才选拔,更关乎民心向背,需事事周密,不可有半分疏漏。”

王直躬身应道:“大人放心,学生已逐条核查,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
石崇、徐靖斩示众那日,京城百姓自涌上街头,围在刑场外围,目睹二人伏法。

当年被石崇强占田产的老农,抱着刚收回的地契痛哭流涕;被徐靖冤狱牵连的家属,燃香叩谢天恩。

刑场内外,“陛下圣明”

“谢公忠良”

的呼声此起彼伏,连孩童都跟着喊“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