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6章 一朝迎跸泪溅冠七载幽尘袖掩啼痕(3 / 6)

加入书签

令时定会侧重镇刑司的功劳。

萧桓将两人的神色尽收眼底,心里冷笑却不动声色。

他接过徐靖递来的令牌,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:“周显、秦云、张文等人,皆为复辟功臣,日后定有封赏。

但此刻当务之急,是入宫掌控御书房,拿到传国玉玺——没有玉玺,赦令难行,百官难服。”

他刻意不提“功”

归属,转而强调“玉玺”

,既转移话题,也借机确立自己的主导权——他要让这些人知道,谁才是“真龙”

玄夜卫北司的衙署里,烛火昏沉,秦飞(从二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)攥着暗探王五送来的密函,纸页被指腹摩挲得亮。

密函上画着南宫门破碎的草图,标注着“镇刑司密探五十、诏狱死囚五十、桑柘巨木一根”

,墨迹还带着雪水的湿痕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“大人,周显的人守在衙署外,连张启大人(从三品玄夜卫文勘房主事)都被拦着不让进!”

属吏(玄夜卫从七品)急得跺脚,手里拿着“逆党证据册”

,里面是石崇与周显密谈的画像、秦云私放逃兵的供词,“再不出手,萧桓就要入宫了!”

秦飞闭上眼,指尖掐着眉心——按大吴官制,玄夜卫北司隶属于指挥使司,周显是从一品,他是从二品,没有萧栎的手谕,他无权抗令调兵。

可若眼睁睁看着萧桓复位,谢渊回来后,他如何交代?“张启呢?让他带暗探从后门走,去御书房外围盯着,若萧桓拿到玉玺,立刻报给我。”

秦飞睁开眼,眼底满是无奈,“另外,把证据册藏进密室,用先帝的符信锁好——这是最后的筹码,不能丢。”

属吏刚要走,衙署外突然传来“哐当”

一声,是周显的亲信孙六(玄夜卫千户)踢倒了灯笼:“秦大人,周大人令,再敢调暗探,就别怪我动手拿人!”

秦飞猛地拍案,却只能忍下——他若被抓,北司就彻底没人能给谢渊传递消息了。

护纲者的隐忍,在官制层级的压制下,成了逆党前行的垫脚石。

“魏奉先!”

萧桓唤来贴身太监,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,“取朕的旧龙袍来——虽旧,却也是先帝所赐,入宫当穿正统衣。”

魏奉先忙躬身应诺,捧着一件半旧的龙袍进来,领口的金线已磨断,魏奉先连夜补了三道针脚。

石崇趁机上前,低声道:“陛下,入宫需过正阳门,秦云副将已备妥仪仗,只是……谢渊还在大同卫,他掌兵部,若回师,恐生变数。”

他刻意提谢渊,既是试探萧桓的态度,也是想借萧桓之口,定下“除谢渊”

的基调——谢渊是他夺权路上最大的障碍。

萧桓系龙袍的手一顿,眼底闪过一丝复杂:“谢渊……是忠良,只是被萧栎蒙蔽。

先不动他,待朕复位后,召他回京,许以‘大同卫总兵’,调离京师便可。”

他心里清楚,谢渊掌边军,杀了他会失北疆民心,可留着他,又怕他日后清算逆党,只能先“安抚”

徐靖在旁插言:“陛下英明。

不过周显大人已令玄夜卫在粮道设卡,谢渊的粮车动不了,短期内回不来。

咱们可先入宫颁诏,等民心归附,谢渊就算回来,也无力回天。”

他这话既显“考虑周全”

,也暗里捧了周显——周显是他的靠山,捧周显就是巩固自己的地位。

萧桓点头,却没注意两人眼神交汇间的算计——他们都想借“谢渊”

这个话题,拉拢更多权柄。

午门的偏殿里,吏部尚书李嵩(正二品)与户部尚书刘焕(正二品)正焦躁地踱步。

李嵩手里攥着“附议官员名单”

,上面已有四十七人签字,最后空缺的“礼部尚书王瑾”

处,刚被他用朱笔补了上去——他刚派人去威胁王瑾,说“若不签字,就揭他丢祭器的事”

“刘大人,南宫那边怎么还没动静?不会出事吧?”

李嵩的声音带着不安,袖中藏着石崇送来的“贪墨账册”

副本,他怕石崇失败,自己会被清算。

刘焕把玩着一枚玉扳指,那是石崇赏他的,眼底满是得意:“放心!

周显的人刚递信,南宫门已破,萧桓正准备入宫。

咱们只需在午门领着百官跪迎,日后升三级、掌六部,都不是问题。”

他顿了顿,又道:“我已令户部吏员在街市撒‘免赋诏’的草稿,百姓都在盼着萧桓复位,等诏书一颁,民心就彻底归了咱们。

谢渊那边,粮车被我拦在大同卫边界,他就算想回,也得先解决边军断粮的事,等他回来,咱们早把朝局控住了。”

官官相护的底气,从来都是“互相拿捏把柄、互相利用资源”

,李嵩与刘焕的算盘,打得比谁都精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