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2章 死囚精锐藏锋刃诏狱残灯映野心(3 / 6)

加入书签

下一百六十三人多是因病退役,军籍都已核验,可从后营调二百人补前营,余下十三人等下月新兵入营再补。”

他是谢渊任御史大夫时的门生,去年刚入兵部,做事格外谨慎,连每个兵卒的退役原因都记在旁注上。

“好。”

谢渊点头,拿起朱笔,在缺额册上批“准调二百人,明日辰时交接,令杨武(正三品兵部侍郎,谢渊的门生)亲去核验”

杨武推门进来时,手里捧着《大同卫军器修缮清单》,脸上带着焦虑:“老师,周瑞(正三品工部侍郎)送来的清单,合格的鸟铳只有十五具,余下十五具说‘三日内重造’,可大同卫总兵昨日递来急报,说瓦剌骑兵已到边境,若火器再延误,边军恐难支撑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谢渊接过清单,眉头蹙起:“周瑞怎么回事?上月便令他修缮火器,如今才合格十五具!

于科,你去工部传我令,明日辰时我亲去验铳,若仍不足,便参他‘慢军之罪’!”

于科领命离去后,谢渊又对杨武道:“你明日辰时前,去京营后营传令,调二百人补前营,交接时务必核验军籍,别让闲杂人混进去——近日南宫那边虽静,可也需防着瓦剌细作。”

杨武躬身应“是”

,又道:“老师,玄夜卫北司的秦飞大人派人送了封信,说‘诏狱署近日死囚操练频繁,多练短刀、擒人术,恐有异动’,您要不要看看?”

他说着,从袖中掏出密信,递到谢渊面前。

谢渊接过密信,匆匆扫了一眼,便放在案角:“秦飞怕是多虑了。

徐靖操练死囚,许是为了看守诏狱,毕竟石迁旧党余孽还未清。”

他此刻满脑子都是宣府的粮、大同的火器、京营的布防,哪有功夫想诏狱署的死囚——边军在边境受苦,他若因这点“异动”

分心,便是对社稷不负责。

正说着,户部侍郎陈忠(谢渊的故吏)匆匆进来,手里捧着《大同卫粮饷押运禀》:“谢大人,大同卫的粮饷已备好,明日卯时便可出,需五十名京营兵护卫——只是理刑院的吏员说‘需石崇大人批令’,才肯放行。”

谢渊眼底闪过一丝冷意:“石崇倒会越权!

陈忠,你明日卯时直接带京营兵押运,若理刑院的吏员阻拦,便说‘谢渊令,延误军粮者,按律论罪’!”

陈忠领命离去后,谢渊拿起案角的密信,想再看一遍,于科却匆匆回来,递上一份边军急报:“老师,宣府卫急报,霜灾比预想的重,已有三个村落断粮,李默总兵请求再拨三百石粮。”

谢渊接过急报,立刻放下密信,重新拿起《宣府卫粮饷核销册》:“于科,你去查府库的存粮,若有余粮,便再拨三百石给宣府卫,明日一同押运——边军断粮事大,秦飞的密信晚些再看也不迟。”

他此刻满心都是边军的安危,全然没察觉,那封密信里藏着“逆党欲擒他”

的关键信息,更没料到,明日辰时的验铳、调兵、运粮之外,还有一场针对他的阴谋,正藏在酒肆的阴影里。

赵大人回到诏狱署的千户房,点亮烛火,从床底掏出一个木盒——里面放着母亲的药方和一张地契。

地契是城郊一处小院的,徐靖承诺“事成后便赏他二百两白银”

,他想把母亲从乡下接来,住进这小院,不用再受风寒。

“明日擒了谢渊,便能升官、得赏,母亲也能过上好日子。”

他喃喃自语,指尖摩挲着地契,眼底满是憧憬。

可转念想起谢渊的威望,又有些不安——他曾在德胜门之战中见过谢渊,彼时谢渊站在城头,虽身着便服,却让无数兵卒心甘情愿跟着死战,这样的人,真能被轻易擒住?

“想什么呢?”

属吏推门进来,手里捧着五十个油纸包——里面是蒙汗药,“赵大人,这是徐大人令属吏备好的,每个包里的药量足够迷晕一个壮汉,您明日分给死囚,若谢渊反抗,便用药迷晕他。”

赵大人接过油纸包,逐一检查:“酒肆那边都安排好了?死囚的埋伏位置定了吗?”

“都定好了。”

属吏道,“酒肆掌柜已把后门打开,死囚可从后门进入,埋伏在酒肆的二楼和后院;您带五个死囚在门口,等谢渊路过,便用麻袋套住他,直接从后门抬上车,送往南宫西院。”

赵大人点点头,又道:“明日辰时前,镇刑司的密探会来,你告诉他们,一切听我指挥,别乱插手——徐大人说了,若他们敢不听令,我可先斩后奏。”

他刻意强调“徐大人令”

,既是给自己壮胆,也是在警告镇刑司的密探。

属吏领命离去后,赵大人拿起一个油纸包,放在鼻尖闻了闻——一股刺鼻的草药味,让他想起母亲喝的汤药。

他叹了口气,把油纸包放回木盒:“母亲,明日儿子便让您过上好日子,您再等等。”

他不知道,这份“好日子”

的承诺,不过是徐靖和石崇算计中的诱饵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