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0章 非因权臣无警觉唯缘忠职守纲维(2 / 5)

加入书签

p>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“大人,陈侍郎来了,言宣府粮饷案有新迹。”

书吏的禀报打断了二人对话,陈忠快步入内,手里攥着一卷账册,指节因用力而白:“大人,李默藏粮的私宅粮仓里,除了五百石军粮,还搜出三封密信——是石崇写给李默的,让他‘拖延粮饷放,乱大同卫防务’,信末钤着‘镇刑司密探科’的暗印!

还有,帮李默隐瞒的地方粮官王某,供出‘石崇给了他五十两白银,让他伪报“边地霜灾”

’,王某的供词已录在案。”

谢渊接过密信与供词,逐字阅毕,指尖在“乱大同卫防务”

上轻轻敲了敲:“石崇这是想借粮饷乱边防,为瓦剌可乘之机。

陈忠,你令户部吏员,将王某供词、密信副本送刑部,交周铁(正二品刑部尚书)存案,日后定石崇罪时,这便是铁证。”

陈忠躬身应“是”

,又道:“大人,还有一事——刘焕尚书今日找我,说‘理刑院的吏员去户部传谣,说“陈侍郎是谢大人亲信,萧桓复位后会斩陈侍郎”

’,刘尚书劝我‘少跟大人走太近,免得被连累’。”

其声带着无奈,“刘尚书是老臣,竟也怕流言,昨日户部调度粮饷,他故意拖延,说‘需等石大人点头’,这明摆着是官官相护,怕得罪石崇!”

谢渊眼底闪过一丝冷意:“刘焕掌户部,却因流言畏缩,忘了‘粮饷乃边军命脉’。

你去告诉刘焕,‘大同卫粮只够十日,今日若不调粮,瓦剌来犯,第一个参他的就是我’。

若他仍拖延,便奏请成武帝,查他‘慢军之罪’。”

他深知,官官相护是旧党乱政的根基,若不敲打,日后只会更肆无忌惮。

陈忠领命离去时,谢渊又道:“你顺便去工部,催周瑞(正三品工部侍郎)把火器送大同卫——周瑞已拖半月,昨日玄夜卫暗探报,他收了石崇的银子,故意减火器壁厚,若再拖,大同卫边军只能用钝刀迎敌。”

陈忠应“是”

,转身时,瞥见谢渊复拿起李默的粮册,指尖在“岳峰旧部”

四字上停了许久,似在惋惜这员曾立过功的边将,终究堕入贪腐。

“大人,杨侍郎来了,言京营流言已生乱。”

书吏再次通报,杨武入内,脸上带着焦虑,手里拿着一卷《京营兵卒辞役文书》:“大人,前营兵卒张三等十一人递了辞役申请,说‘怕萧桓复位后被清算’,秦云副将(京营副将,字飞虎)想把传谣的理刑院吏员抓起来,却被理刑院主事赵某拦了,说‘吏员是奉命查案,京营无权干涉’,还放话‘若秦云敢动,就奏请成武帝,说京营“擅捕朝廷命官”

’。”

谢渊接过辞役文书,翻到张三的名字,见旁注“德胜门之战伤左臂”

,眉头微蹙:“张三是老兵,当年瓦剌箭擦过他左臂,他仍护着粮车往阵里送,怎么也信流言?”

杨武道:“赵大人带吏员扮成货郎,到前营外的市集传谣,说‘萧桓复位后,要斩所有跟着谢大人守德胜门的兵卒’,还说‘石大人已跟玄夜卫指挥使周显(从一品)打好招呼,到时候玄夜卫会帮着拿人’。

张三他们信了,才要辞役。

秦云副将想硬闯市集抓货郎,被小人拦了——怕真落‘擅捕’的口实,中了石崇的计。”

谢渊冷笑一声:“理刑院倒会越权。

杨武,你去告诉秦云,别跟赵某争执,就说‘辞役需兵部批,让张三他们来见我’。

另外,你令京营各营,今日正午加一顿肉菜,给兵卒们说‘这是大同卫边军送来的谢礼,谢他们守京师辛苦’,用实利安民心。”

他顿了顿,又道:“你再去吏部,找张文——昨日我举荐宣府卫参将李某升总兵,张文在考核中批‘李某无统兵之才’,你去问他‘李某在成武元年德胜门之战斩瓦剌先锋,怎么就无才?’,把他顶回去,别让他借考核打压咱们的人。”

午时的日头透过窗纸,落在兵部正堂,张三等十一个兵卒垂立在堂下,手里攥着辞役文书,指节泛白。

谢渊从案后走下来,径直走到张三面前,目光落在他左臂的伤疤上:“张三,你这伤疤,是成武元年德胜门之战,被瓦剌的狼牙箭划的吧?当时你倒在地上,还喊‘粮车不能丢,京师不能破’,我亲自给你敷的金疮药,你忘了?”

张三猛地抬头,眼里满是震惊——谢大人竟记得他的伤疤,记得他当年的话。

他嘴唇动了动,喉结滚了滚,终是哽咽道:“大人……小人没忘,只是……只是外面传得太凶,说您要被拿问,小人怕……怕连累家人。”

谢渊拍了拍他的肩,声音温和却坚定:“我知道你怕,可你想想,若萧桓真能复位,石崇为何要传谣?他就是想让你们慌,让京营乱,好趁机举事,夺了大吴的江山。

你看,陈侍郎刚从宣府回来,粮石已追回,大同卫的粮今日就;周侍郎的火器,三日内就送边军——若朝廷不稳,边军哪有心思送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