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2章 南宫深院冷阶除旧帝佯询宦者跽(3 / 5)
中晃了晃,像在为他叹息,也像在提醒他——这南宫的冷,不是因为天寒,是因为谢渊的权,像一道无形的墙,把他困在了这里,连试探身边人,都只能得到满心的忐忑。
魏奉先退到殿外,靠在廊柱上,大口喘着气,手心里的汗把布巾都浸湿了。
他摸了摸额头,汗还在往下淌,刚才在殿里,萧桓那句“朕若复位”
,像惊雷似的在他耳边炸响,吓得他差点瘫在地上——他太清楚玄夜卫的手段,上个月寿宁侯府的一个家丁,就因为私下说“谢太保太专权”
,被玄夜卫抓进理刑院,至今没出来。
“还好……还好没说多……”
他低声喃了句,攥紧了手里的布巾。
刚才他故意说“谢太保以大局为重”
,既是避祸,也是给萧桓提个醒——谢渊不是好惹的,复位的事,还是慎重点好,可萧桓听没听进去,他不知道,也不敢想。
他抬头望了望东墙的方向,那里有棵老槐树,玄夜卫的暗探常藏在树上——刚才在殿里说话,暗探定是听见了,若他说半句谢渊的不是,此刻怕是已经被玄夜卫校尉带走了。
魏奉先打了个哆嗦,不敢再在廊下停留,抱着布巾快步往自己的住处走,脚步比来时快了许多,像怕被什么追上似的。
路过柴房时,他见王管事在劈柴,犹豫了一下,还是走了过去,声音压得低:“刚才陛下问……问谢太保会不会拦他复位,我没敢多说,只说谢太保以大局为重。”
王管事手里的斧头顿了顿,看了眼东墙的方向,也压低声音:“你做得对,别多嘴,谢太保的人盯着呢,咱们这些小角色,别掺和他们的事,保命要紧。”
魏奉先点点头,没再说话,转身继续走——他知道,王管事说得对,南宫的事,谢渊的事,萧桓的事,都不是他能掺和的,他能做的,就是守好自己的本分,别被卷进去,别丢了性命,也别连累兄长。
萧桓重新坐回案前,拿起那盏凉茶盏,往里面倒了些新沏的热茶,水汽袅袅升起,模糊了他的眼。
他想起昔年在东宫,魏奉先不是这样的——那时魏奉先敢跟他说“谢侍郎又上疏谏言了”
,敢跟他说“外间都夸谢侍郎忠直”
,可如今,连提谢渊的名字都怕,这七年,到底变了什么?
是谢渊的权变重了,还是人心变凉了?萧桓想起德胜门之战,谢渊披甲登城,喊出“德胜门在,大吴在”
,那时百姓都念谢渊的好,边军都服谢渊的威,连他这个被俘的旧帝,都听说谢渊在京里“整饬吏治,减免赋税”
,可他那时没多想,只觉得谢渊是在为代宗固权,却没料到,谢渊的权,早已不是“代宗之权”
,而是“社稷之权”
。
他想起徐靖说的“谢渊专权,朝臣不满”
,想起寿宁侯说的“谢渊断勋贵财路,人人怨之”
,可连他贴身太监都怕谢渊,那些“不满”
“怨之”
,怕也只是嘴上说说,没人敢真的跟谢渊作对。
萧桓端起茶盏,抿了一口热茶,茶是新沏的,却没暖到心里——他突然明白,谢渊的威,不是靠代宗给的权,是靠德胜门的功,靠新政的实,靠百姓的信,这些,都是他没有的,也是徐靖、寿宁侯给不了他的。
案上的纸灰痕被水汽熏得有些潮,萧桓用指尖捻了捻,灰粘在指尖上,像洗不掉的悔——他悔当年不听谢渊的劝,悔当年丢了权,悔如今连试探身边人都只能得到满心的忐忑,可这些悔,都已经晚了。
魏奉先回到自己的住处,关上门,靠在门后,还在不住地喘气。
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布包,里面是寿宁侯府管家(他兄长)托他转交的银锭——是上个月的“月钱”
,寿宁侯府给的,让他“多盯着南宫的动静,有消息及时传”
。
他打开布包,看着里面的银锭,心里却没了往日的欢喜,只有满心的忧——以前他觉得,跟着寿宁侯,跟着萧桓,或许能谋个好前程,可现在他怕了,怕谢渊的玄夜卫,怕理刑院的狱卒,怕哪天因为“私通南宫”
的罪名,被抓进诏狱。
“兄长啊兄长,这钱……咱们是不是不该要?”
他对着银锭喃喃自语,声音里带着哭腔,“谢太保的人盯着南宫,陛下又问复位的事,我真怕哪天出事……”
他想起去年镇刑司石迁的事,石迁那么大的官,说倒就倒,他一个小宦,若真出事,连兄长都保不住他。
他把银锭重新包好,藏在床底下的砖缝里——那里还藏着前几个月的银锭,他没敢花,也没敢告诉兄长他的担忧,怕兄长担心,也怕兄长骂他“胆小”
。
魏奉先走到窗前,望着“思政堂”
的方向,心里默默祈祷:“陛下,您别再想复位的事了,谢太保惹不起,咱们安安分分在南宫过日子,不好吗?”
南宫的日影渐渐西斜,殿内的光暗了些,萧桓没点灯,坐在案前,望着窗外的暮色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