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4章 边屯代伐承元兴军自耕粮免岁荒(5 / 7)

加入书签

向朕奏报商议结果,无异议者,载入《大吴会典》,全国推行;赏谢渊银千两、缎百匹,以彰其功!”

新法推行一月后,玄夜卫指挥使送来《言路成效密报》,上面记着:“言官共奏事三十起,其中贪腐案十起(地方官八人、京官两人),皆有实证,已交理刑院审讯;民生案十五起(水利、粮价、徭役),已转户部、工部处理;边防案五起(边军缺衣、荒田开垦),已转兵部处理。

百姓上访者较上月减少七成,苏州、松江等地百姓,还送了‘言路通、弊案除’的牌匾到御史台。”

谢渊接过密报,翻至贪腐案部分,见“苏州知府贪腐万两,已革职抄家,漕粮亏空已补足”

的字样,心中稍安——言路一开,果然弊案难藏。

他即刻将密报呈给萧栎,萧栎看后笑道:“朕就知道,谢卿开言路是对的!

以前言官不敢奏,弊案越积越多;现在言官敢奏、会奏,弊案很快就处理了,百姓自然上访少了。”

谢渊躬身道:“陛下,这只是开始,后续还需监督言官,防他们‘有实据不奏’或‘无实据妄奏’,确保言路一直通畅。”

萧栎点头:“朕准你派玄夜卫监督言官,若有违规者,即时处置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同期,边军副总兵送来《屯田奏报》,是用边关的粗纸写的,字迹带着欣喜:“三万边军已开垦荒田五千亩,麦种已播下,长势良好;神机营五千人已抵边,携带火器百门,瓦剌骑兵见我军有备,已后退百里;民夫已迁往边地百户,开垦荒田千亩,预计明年夏可与边军一同收粮。

士卒每日能吃上两顿干饭,体力渐复,操练时呼声震天,再无眩晕者。”

谢渊阅后,即刻命人从江南调运农具两千套、耕牛百头,送往边地,还附信叮嘱副总兵:“务必派农官每日巡查麦田,若有病虫害,即时防治;民夫初到边地,需妥善安置住处,分过冬棉衣,不可让他们受冻。”

江南水利那边,户部吏员也送来《口粮放记录》,上面每日都记着:“民夫五千人,今日放米九石(每人二升)、面四石五斗(每人半斤),无一人缺席,无一人投诉克扣;工期已完成三成,运河决堤处已修补完毕,正在加固堤坝。”

记录旁还附了民夫的留言,是吏员抄录的:“某民夫说‘官给口粮,不用饿肚子做工,比在家还强,愿意多干些活’;某民夫说‘感谢陛下体恤,定好好做工,让运河早日通航,好运粮到边地’。”

谢渊看着这些留言,嘴角泛起浅纹——民夫的要求其实很简单,不过是能吃饱饭、不受苦。

他将记录呈给萧栎,萧栎笑道:“谢卿当初坚持官供口粮,果然是对的!

民夫吃饱了,干活就有劲,工期也快了,这才是‘民安则事顺’。”

谢渊躬身道:“陛下,水利预计下月便可完工,届时运河通航,江南的漕粮、盐货可更快运往北方,边军与百姓都能受益。”

宗藩限禄也顺利执行,某亲王的罚银万两已缴入边饷库,私租的良田已分给二十家无地农户,户部送来的《限禄执行报告》记着:“其余宗室已按万石岁禄领取,某亲王府中姬妾已遣散二十人,每日耗银降至三十两,符合‘不得奢靡’的祖训;宗室再无禄、受贿者,某亲王闭门思过,未再联络其他宗室。”

谢渊将报告与边军冬衣采购清单一并呈给萧栎:“陛下,某亲王的罚银已用来采购边军冬衣五千件,下月便可运抵边地,士卒冬天不用受冻了。”

萧栎点头:“好!

好!

谢卿做的这些事,桩桩件件都在点子上,朕很放心。”

新法十卷全部推行完毕,六部联名送来《新法推行总报告》,上面记着:“国库增收银二十万两(商税增收十万两、盐利增收五万两、宗室罚银及匿田税五万两);边军屯田收粮五万石,边军自给自足,民负减少三成;江南水利完工,灌田万亩,运河通航,漕粮运输时间缩短十日;言路通畅,贪腐案年减少七成;民夫上访减少九成;瓦剌见边军强盛,未犯边,还遣使送来马匹千匹,请求和亲。”

萧栎召集群臣,在乾清宫设宴,席间举起酒盏,对谢渊道:“谢卿,新法推行一年,天下安靖,国库增收,边军强盛,百姓安乐,此乃卿之功!

朕欲加卿为‘太傅’,兼领内阁事,总掌朝政,卿可愿担此任?”

谢渊起身,躬身辞道:“陛下,新法虽行,仍有需监督之处:言路需防言官懈怠,屯田需防边军怠耕,水利需防地方官挪用维护银两,宗室需防再禄——臣长于军旅、漕运、边务,内阁事需统筹全局、协调六部,非臣所长。

臣举荐内阁辅,辅久掌阁事,熟悉朝政,深得百官信服,定能胜任太傅兼领内阁事之职。

臣愿留任兵部,继续监督新法,护边军、安民生,为陛下分忧。”

萧栎看着他,眼中满是赞许:“卿不贪权位,唯念国事,真乃千古直臣!

朕准卿所荐,仍命你总领新法监督,遇重大弊案,可直接入宫奏报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