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8章 边军得食眉舒展苍生免负乐耕氓(3 / 5)

加入书签

p>

处反复摩挲——他的族弟,正是用此法匿田。

“至于核查,”

谢渊接着道,“玄夜卫已查清八成士绅田亩,余下两成,某会派非江南籍的户部吏员去查,尚书若不放心,可派户部亲信随行监督,只是有一条——若查出亲信包庇,尚书需同罪。”

这话戳中了户部尚书的软肋,他忙道:“太保公正,某怎会不放心?只是……优粮优价的差价,户部需额外拨款,恐国库吃紧。”

谢渊笑道:“尚书多虑了,元兴朝优粮加价,国库非但未亏,反而因好米多、次米少,边军少耗药材银,去年边军因食次米治腹泻,耗银两万两,今若全是好米,这笔钱便可省下,差价不过五千两,何谈吃紧?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户部尚书无言以对,只得起身告辞:“太保考虑周全,某回去后便命户部配合方案推行。”

走到门口时,衣角扫过案角的《监察图》,他飞快瞥了一眼,见松江段标着“漕运通判”

,脚步顿了顿,终是没敢多问——他知道,谢渊既有实证,又有制度,再阻挠,只会引火烧身。

次日清晨,谢渊将《江南士绅漕粮纳缴新规》初稿誊写完毕,共分五章:第一章“田亩核查”

,明玄夜卫主导、御史台监督、户部协办;第二章“按亩纳粮”

,定三等田亩缴粮额;第三章“米质定价”

,分三等米价及奖惩;第四章“分段监察”

,设七段监察点及三方核验制;第五章“追责”

,明官绅舞弊的惩处细则。

每一章都附“元兴朝先例”

“玄夜卫实证”

,如第一章附周忱核查田亩的奏疏副本,第三章附元兴朝米价档截图,处处透着严谨。

他召来杨武(兵部侍郎,非江南籍),将初稿递给他:“你看此方案,可有疏漏?尤其是官官相护的漏洞,某虽设了三方核验,仍怕地方官串通。”

杨武翻看初稿,指着“分段监察”

章道:“大人,可在每段监察点设‘密报箱’,钥匙由玄夜卫北司直接掌管,暗探可随时投报,若三方官串通,暗探能及时上报,防患未然。”

谢渊眼前一亮:“此计甚妙!

某这就加上‘各监察点设玄夜卫密报箱,每月开箱一次,直呈某阅’,再堵一道漏洞。”

杨武又道:“江南籍官员若借‘民俗’为由阻挠,如说‘族田不可拆分核查’,大人需早作准备,可预拟《江南族田核查细则》,明‘族田需登记到户,按户纳粮’,附《大吴律?宗族篇》的‘族田不得私匿’条款,让他们无从推诿。”

谢渊点头,取过空白纸,当即拟写《族田细则》,末了笑道:“有你相助,此方案便无大漏了。”

午后,谢渊带着方案、《监察图》、实证册,前往乾清宫奏报。

萧栎躺在龙榻上,脸色比往日红润些,见谢渊来,忙让近侍扶着坐起:“谢卿,漕运新规拟得如何了?”

谢渊将方案呈上,又展开《监察图》,指着朱笔标记道:“陛下,此图标注江南七段漕运的士绅势力与勾结官员,每段设监察点,派三方官驻守,再设密报箱,防官官相护。

方案核心是‘按亩纳粮’,凭玄夜卫核查的田亩定缴额,‘优粮优价’倒逼好米,如此可堵匿田、掺米之弊。”

萧栎翻看方案,目光停在“追责”

章:“卿定的惩处,会不会过严?如‘官绅串通者流放三千里’。”

谢渊躬身道:“陛下,漕运乃国脉,官绅串通私吞漕粮,与通敌无异!

元兴二十年,周忱严惩串通者,流放五人,江南漕弊十年未复,今某定三千里,已是宽待。

且方案中对良善士绅有优待,如‘百亩以下免增缴’,并非一刀切。”

萧栎点头:“卿说得是!

朕看此方案可行,传朕旨意,命玄夜卫、御史台、户部全力配合,下月起在江南推行,先从苏州、松江试点,再逐步推广。”

谢渊又道:“陛下,苏州知府已因包庇匿田被押,松江漕运通判涉嫌受贿,臣请旨查抄其家,以儆效尤。”

萧栎准奏:“卿可全权处置,不必事事奏请,朕信得过你。”

谢渊躬身领旨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——帝王的信任,是他推行改革的最大底气。

回到兵部,谢渊即刻命秦飞:“你带玄夜卫精锐,赴松江查抄漕运通判家,重点查账房,若有与士绅的往来银钱记录,一并带回;再派暗探赴扬州,监视江南籍官员的动向,防他们暗中联络士绅阻挠试点。”

秦飞领命:“大人放心,属下定不辱命,三日内定有结果。”

谢渊又召来杨武:“你拟《漕运新规试点通告》,明苏州、松江试点时间、核查流程、举报方式,贴于两府码头、县衙,让百姓知晓,也让士绅不敢妄动。”

杨武应道:“属下即刻拟写,确保明日便往江南。”

傍晚,玄夜卫江南分司送来密报:“苏州士绅见知府被押,已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