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2章 正群僚缄默独排非议(4 / 5)
稳而有力,像前线将士踏过雪地的声响。
他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——这不仅是一场对吏部的弹劾,更是一场对朝堂腐败的宣战,他不能输,也输不起。
李默的证词与弹劾疏上的内容分毫不差。
当听到李默说“王顺、刘安等人从未赴宣府”
时,谢渊能清晰地感受到殿内气氛的变化,那些原本偏向李嵩的官员,纷纷低下头,不再言语。
“张文,你还有何话可说?”
萧栎的声音冷了下来。
张文“噗通”
一声跪倒在地,哭声嘶哑:“陛下饶命!
是下属蒙蔽臣,臣一时失察,并非故意舞弊!”
谢渊心中冷笑——事到如今,仍在狡辩。
他正要再出言驳斥,却听到李嵩的声音再次响起:“陛下,张文虽有错,但念其平日勤勉,且功次核查繁杂,难免有疏漏。
臣愿牵头重新核查,三日之内定给陛下一个交代,恳请陛下从轻落张文。”
谢渊立刻明白李嵩的用意——他要借“重新核查”
的名义,销毁证据,包庇旧党。
他当即上前一步:“陛下不可!
李尚书与张文过从甚密,其侄李达亦在此次‘功臣’名录中,若由他核查,只会官官相护,掩盖真相。
臣举荐刑部尚书周铁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共同核查,二人刚正不阿,不涉党争,必能还朝堂一个清明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他知道,这个提议必然会得罪李嵩,甚至会引整个文官集团的不满。
但他没有犹豫——监察百官是他的职责,若因怕得罪人而放任腐败,他便对不起身上的官袍,对不起信任他的萧栎,更对不起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。
萧栎沉默了片刻,道:“准奏。
周铁、秦飞即刻核查,若有徇私舞弊者,一并严惩。
张文革职下狱,听候落。”
谢渊躬身领旨,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一半。
但他没有放松警惕,他能感受到李嵩投来的冰冷目光,能猜到旧党绝不会就此罢休。
果然,在朝会暂歇时,他收到秦飞派人送来的密信——李嵩已派人去诏狱署,与提督徐靖密谈,似要捏造证据构陷他。
谢渊捏着密信,指节白。
徐靖是石迁旧部,素来与李嵩勾结,当年构陷前兵部尚书便是二人合谋。
如今他们狗急跳墙,定会不择手段。
他深吸一口气,将密信塞进袖中。
他不怕构陷,因为他问心无愧;但他不能让这些人得逞,不能让刚刚有转机的吏治再次败坏。
他快步走向偏殿,萧栎正在那里等候。
他知道,此刻必须向萧栎禀明情况,争取支持。
他不能孤军奋战,但他也清楚,帝王的信任是有限的,他必须用实据说话,不能仅凭猜测。
“陛下,李嵩与徐靖勾结,欲捏造证据构陷臣。”
谢渊将秦飞送来的密信呈上,“此信是玄夜卫截获的李嵩给徐靖的手札,虽未明说构陷之事,但‘除碍’二字,其意昭然。”
萧栎接过密信,眉头紧锁。
谢渊能看到帝王眼中的犹豫——李嵩是三朝元老,徐靖掌诏狱,若同时处置二人,恐引朝堂动荡。
但他没有退缩,继续说道:“陛下,徐靖是石迁旧部,当年参与构陷忠良,罪证确凿。
此次若不将其拿下,他与李嵩勾结,不仅会构陷臣,更会威胁朝堂稳定。
臣恳请陛下命秦飞即刻搜查徐靖府邸,获取罪证!”
萧栎沉默了许久,终于点头:“准奏。
但谢卿需记住,凡事留有余地,不可株连过广。”
谢渊躬身领旨,心中清楚,萧栎的“留有余地”
是帝王的平衡之术,但他不能因此手软。
徐靖与李嵩勾结多年,手中定有不少旧党罪证,若能查获,便能彻底清除这股残余势力。
他回到太和殿时,周铁与秦飞已领旨离去。
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,却照不进那些角落里的阴暗。
他站在丹陛之下,目光扫过那些沉默的群臣,忽然明白,吏治的清明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需要有人一次次站出来,一次次与腐败抗争,哪怕孤身一人,哪怕面临重重险阻。
不多时,秦飞派人回报,在徐靖府邸搜出大量贪腐证据,还有与石迁旧部的往来书信,证实了当年构陷忠良的阴谋。
当徐靖被押入殿中,当那些罪证摆在众人面前时,谢渊看到李嵩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看到那些旧党官员纷纷低下头,不敢再言语。
“李嵩,你还有何话可说?”
萧栎的声音带着雷霆之怒。
李嵩跪倒在地,浑身颤抖,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镇定。
谢渊看着他,心中没有丝毫快意,只有一种沉重的释然。
他知道,这不是结束,旧党的残余势力仍在,新的腐败可能随时滋生,但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