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4章 私炭燃薪驱冷寂赤心孤守卫伦常(2 / 4)

加入书签

您若要炭,不如去御书房求一道御批,届时下官立刻放,绝无二话。”

他心里清楚,谢渊若去求御批,李嵩定会在萧栎面前进谗言,说谢渊“为南宫琐事频繁烦扰圣驾”

;若不求,南宫无炭受冻,谢渊便落个“失职”

之名,无论如何,他都能讨好李嵩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谢渊盯着他的眼睛,看出了他的算计:“张卿,你摸着良心说,这‘口谕’是真的,还是李嵩让你这么说的?德佑帝是当今陛下的生父,你拒冬炭,让他受冻,他日陛下醒悟,你难逃‘苛待故君’之罪!”

“太保这话可不能乱说。”

张敬的声音有些颤,却仍嘴硬,“下官只是按规矩办事,与李尚书无关。

您若再逼下官,下官便只能闭门谢客了。”

说罢,竟真的起身要走。

“站住!”

谢渊上前一步,拦住他,“我问你,昨日你给李嵩府中送了多少木炭?是不是二十斤上等银骨炭?”

他早命秦飞查过,张敬昨日以“李尚书母亲畏寒”

为由,私自给李府送了二十斤银骨炭,而南宫的十斤普通木炭却拒。

张敬的脸“唰”

地红了,支支吾吾道:“那……那是李尚书府中自用,与南宫供给无关。”

“无关?”

谢渊冷笑,“李府自用就能破格放,南宫公用却要御批?张卿,你这光禄寺是李嵩的私库,还是大吴的九卿衙门?今日这炭,你也得,不也得!”

张敬见谢渊动了怒,索性耍起无赖:“太保若要强抢,下官便只能报玄夜卫了!”

他知道程潜是李嵩的人,只要报玄夜卫,谢渊就算拿到木炭,也会落个“擅闯九卿衙署”

的罪名。

谢渊看着他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,心中怒火更盛——他知道,张敬身后有李嵩和程潜撑腰,今日若硬抢,只会落入他们的圈套。

他深吸一口气,压下怒火:“好,你不,我自有办法。

但你记住,南宫若有任何差池,我定奏请陛下,治你‘苛待故君’之罪!”

说罢,转身拂袖而去。

谢渊走出光禄寺,寒风刮在脸上,像刀割一样。

他骑在马上,望着南宫的方向,心中焦灼万分——刘公公说德佑帝已咳血,若今日送不到炭火,后果不堪设想。

他摸了摸怀中的勘合,又想起家中的炭仓——上月他特意买了五十斤上等木炭,本是给妻儿过冬用的,如今看来,只能先给南宫送去。

“杨武,”

谢渊勒住马,沉声道,“你立刻带十名亲兵,去我府中炭仓,把所有木炭都搬到南宫去,不得有误!”

杨武一愣:“太保,那是您府中仅有的过冬木炭,搬去南宫,您和家人怎么办?”

“我自有办法。”

谢渊摆了摆手,语气不容置疑,“南宫的事要紧,不能让上再受冻。

你告诉管家,让他把府中的旧棉絮都找出来,给妻儿裹上,先熬过这几日再说。”

杨武看着谢渊坚定的眼神,不再多言,躬身应道:“喏!”

说罢,立刻带人策马赶往谢府。

谢渊则调转马头,去了户部。

刘焕见他进来,连忙起身:“太保,是不是光禄寺拒冬炭了?”

他早听说了消息,正为此事忧心。

“正是。”

谢渊点头道,“张敬以‘无御批’为由拒,我已命人从府中搬炭送去南宫,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

刘尚书,你能否再签一份勘合,我们联名递上去,恳请陛下重申‘南宫供给按《会典》执行,无需御批’?”

刘焕叹了口气:“太保,不是我不肯,只是李嵩昨日已打过招呼,说‘南宫供给需从严’,若我再签勘合,他定会参我‘结连谢渊,违抗圣意’。

我家中有八十老母,实在经不起折腾啊。”

他虽同情谢渊,却更怕李嵩的报复。

谢渊看着他为难的模样,心中了然——在李嵩的威压下,能保住自身已属不易,怎能强求他人冒险?“罢了,刘尚书不必为难,此事我自己想办法。”

他起身告辞,走出户部衙署时,心中一阵悲凉——满朝文武,竟无一人敢站出来为南宫说句公道话,权臣当道,何其可悲。

此时,杨武派人来报:“太保,府中木炭已全部搬往南宫,刘公公说上见了炭,感动得老泪纵横,让奴才代他向您道谢。”

谢渊心中稍安,却仍忧心忡忡——府中已无炭,妻儿要受冻不说,若李嵩再拒下月木炭,他该如何是好?他正思索着,秦飞策马赶来,手中拿着一份密报:“太保,属下查到,张敬拒冬炭是李嵩亲自授意的,还说‘若谢渊从府中搬炭,便参他“私用家产结连故君”

’;另外,程潜已命人在南宫外盯着,只要您的人送炭进去,就记录在案,作为弹劾的证据!”

“好一个‘私用家产结连故君’!”

谢渊怒极反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