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6章 一声信号惊雷裂千道枪锋透甲青(2 / 5)
名士兵,抬着一挺火铳和一门小型神机炮。
“陛下,此乃臣部检修出的残损火器,请陛下过目。”
萧栎走近查看,火铳的铳管有明显砂眼,神机炮的炮尾裂痕如蛛网,显然是铸造时偷工减料所致。
他抚摸着铳管,想起昨日巡查时,一名神机营士兵说“宁用腰刀,不用残铳,怕炸膛伤了自己”
,心中一阵刺痛——士兵们愿死战,却连趁手的武器都没有,这背后的旧党,真是罪该万死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你部有多少士兵熟悉德胜门街巷?”
萧栎突然问。
指挥使一愣,随即回禀:“回陛下,有五百余名士兵本是德胜门内住户,对街巷了如指掌。”
萧栎点头:“好。
你即刻挑选两千精兵,带足完好火器,随朕赴德胜门街巷勘察,今日便定下伏兵之策。”
指挥使躬身领命:“臣遵旨!”
德胜门内侧的柳荫巷口,萧栎换乘了普通布衣,混在神机营士兵中。
巷宽不足两丈,两侧是青砖灰瓦的民宅,屋檐低斜,正好能藏人;巷尾有一处拐角,拐过去便是积善胡同,胡同尽头连着北安里,是通往内城的必经之路——瓦剌若从这里迂回,必被街巷限制骑兵优势,而神机营可借民宅隐蔽,以火器伏击。
“大人,您看这户民宅。”
一名满脸风霜的神机营士兵上前,指着巷西侧的院落,“院墙高丈余,院内有老槐树,可架神机炮;屋门正对巷口,火铳手可藏于门后,敌兵一过便能射击。”
萧栎点头,伸手摸了摸院墙,砖石坚固,确是好掩体。
他问:“这户人家呢?”
士兵道:“上月瓦剌游骑袭扰时,主人家已迁走,是空宅。”
沿巷前行,每到一处关键节点,便有熟悉街巷的士兵上前指点:“这里是死胡同,可设路障,诱敌深入后截断退路”
“那处水井旁有地窖,可藏预备队”
“积善胡同的碾坊宽敞,能安置神机炮阵地”
。
萧栎边走边记,指尖在掌心划着草图,不慎被墙角的碎瓦砾划伤,鲜血渗出,滴在青砖上,他却浑然不觉——此刻满脑子都是街巷走向、伏兵位置、火器排布,容不得半分分心。
走到北安里入口,一名年轻士兵犹豫着上前:“陛下……臣有一虑。”
萧栎示意他说,士兵道:“此处民宅多有留守老人,若伏兵开火,恐误伤百姓。”
萧栎心中一沉——他只顾战术,却忘了百姓。
“传朕令,”
他对指挥使道,“即刻组织玄夜卫与顺天府吏,疏散街巷内留守百姓,每户放安家银五两,安置至内城驿馆。
务必在今日黄昏前疏散完毕,不得惊扰。”
指挥使领命:“臣遵旨!”
回到奉天殿时,已是未时,萧栎立刻命太监铺好桑皮纸——这种纸厚实耐磨,适合绘图。
他取来狼毫笔,蘸了松烟墨,正要落笔,却见指上伤口仍在渗血,一滴血落在墨碟中,与墨汁混在一起,黑中带红,如凝血般刺目。
他没有擦拭,反而蘸了带血的墨汁,俯身绘图。
笔尖落在纸上,先画德胜门箭楼,再沿柳荫巷往内延伸,在民宅处画小圆圈,旁注“火铳手五人宅”
;在老槐树下画方框,注“神机炮一门,炮手三人”
;在死胡同口画折线,注“路障:木石混合,高五尺”
;在碾坊处画大圆圈,注“神机炮十门,预备队五百人”
。
每一处标注都极为细致,连“火铳手需贴墙站立,枪口距地面三尺”
“神机炮炮口仰角十五度”
都一一写明——他深知,巷战容错率极低,一丝偏差便可能导致全军覆没。
绘图间,秦飞送来奏报:“陛下,周瑞已将足额火器交付神机营,经检验,皆可使用;百姓疏散已完成,共三百余户,无一人滞留。”
萧栎头也不抬,继续画着:“再查周瑞转卖火铳的私商,是否与瓦剌有关联。”
秦飞道:“臣已派人追查,初步查明私商与理刑院小吏往来密切,恐涉通敌。”
萧栎笔尖一顿,在“北安里”
旁加重了墨痕——旧党与外敌勾结,这条街巷,已成生死线,只许胜,不许败。
画至黄昏,《德胜门街巷伏兵图》终于完成,长三尺、宽两尺,街巷、民宅、伏兵、火器位置一目了然,带血的墨痕在纸上凝结,如一道道血线,将整个伏兵阵式串联起来。
萧栎放下笔,揉了揉酸的手腕,望着图纸,仿佛已看到瓦剌骑兵闯入街巷,火铳齐、神机炮轰鸣的场景。
“传神机营指挥使、德胜门守将入殿。”
萧栎将图纸铺在案上,待两人躬身行礼,便指着图纸详解:“柳荫巷两侧民宅,每宅伏火铳手五人,共二十宅,百人;老槐树下设神机炮两门,封锁巷口;积善胡同碾坊设神机炮十门,作为核心火力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