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7章 愚生门吏传妖语胡骑百万踏燕都(4 / 5)

加入书签

头:“有劳刘尚书。

以后粮饷放,需每五日上报一次,玄夜卫会全程监督,若有异常,即刻禀报。”

刘焕躬身:“下官遵旨!”

未时,萧栎派太监送来赏赐的千两白银和一件貂裘。

太监传旨:“陛下说,谢太保日夜操劳,守护京师,这件貂裘可御寒,千两白银可贴补家用。”

谢渊接过貂裘和白银,心中暖暖的——陛下的信任,是他最大的动力。

但他并未将白银留作私用,而是令亲兵将白银分给左营的受伤士兵:“这些白银,给受伤的兄弟们买药、买补品,让他们早日康复。”

亲兵领命:“大人放心!”

此时,秦飞送来密报:“大人,瓦剌太师也先派人来求和,愿送还之前掳走的平民,赔偿粮米三万石,请求罢战。”

谢渊道:“求和可以,但必须答应三个条件:一、严惩怂恿也先犯境的将领;二、保证今后不再袭扰大吴边境;三、归还所有掳走的平民和财物。

若不答应,便继续开战!”

秦飞领命:“属下即刻转告瓦剌使者。

夜幕降临,兵部的烛火亮了起来。

谢渊坐在案前,修改着《京营粮饷调度新规》,规定“粮饷由户部尚书亲自督办,玄夜卫监督放,每月抽查三次”

“凡克扣粮饷者,无论官阶,立斩无赦”

“士兵家眷由顺天府登记造册,遇有困难,由官府协助解决”

他写得很认真,每一条都反复斟酌,确保士兵们能安心守城,不再因粮饷问题而动摇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烛火摇曳中,谢渊仿佛看到了京师的百姓在街头欢庆胜利,看到了士兵们在营中操练的身影,看到了瓦剌使者低头求和的模样。

他放下笔,走到窗前,望着德胜门的方向,心中满是坚定——只要他坚守“护民守城”

的初心,只要朝廷能肃清旧党、严明法纪,大吴就一定能击退外患,实现中兴。

亲兵端来晚膳,谢渊拿起筷子,却想起左营的那名年轻士兵,对亲兵说:“将这碗饭送给左营的受伤士兵,告诉他们,我与他们同甘共苦。”

亲兵躬身应道:“遵旨!”

谢渊望着亲兵的背影,心中明白——这场胜利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,他还要继续守护京师,守护大吴的江山,直到天下太平。

片尾

德胜门的晨光洒在左营的旗帜上,“大吴”

二字格外醒目。

谢渊站在营门旁,看着士兵们操练的身影,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,眼神坚定,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疲弱与迷茫。

营内的空地上,神机营士兵正在演练火铳阵,“砰砰”

的枪声回荡在营中,彰显着吴军的军威。

太监送来消息:“陛下,瓦剌使者已答应所有条件,明日便送还平民和粮米,双方签订罢战协议。”

萧栎笑着对谢渊说:“此次大胜,全靠谢太保运筹帷幄,若不是你截获密信、设空营诱敌,京师危矣。”

谢渊躬身:“陛下过奖,此乃将士们奋勇杀敌、百姓支持之功,臣不敢独揽。”

李默和神机营指挥使赶来禀报:“大人,瓦剌已退至边境,边境守将传来消息,瓦剌正在拆除营帐,准备返回漠北。”

谢渊点头:“好!

令边境守将加强戒备,防止瓦剌反悔;同时,令顺天府做好接收平民的准备,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。”

夕阳西下,谢渊走出左营,望着京师的城墙,心中满是欣慰。

他摸了摸腰间的尚方剑,剑鞘上的鎏金纹虽已斑驳,却仍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他知道,只要他和将士们同心协力,只要朝廷能革除弊政、严明法纪,大吴的江山就一定能稳如泰山,百姓就一定能安居乐业。

卷尾语

大吴太保谢渊截密反间设空营半日,非仅“战术奇谋”

之胜,实为“外破强敌、内除奸邪、凝聚军心”

的关键转折。

从西市截获瓦剌密信,识破“待溃”

阴谋;到应对陈忠扣粮、李嵩传谣,稳住军心;再到设空营诱敌、伏兵破敌,大败瓦剌;最后清算内奸、修订粮规,巩固防线,谢渊之心路,映照着大吴危局下“忠良以智谋护邦、以铁血除奸”

的真理。

此反间之事,有四重历史意义:

其一,破“外患内奸勾结”

之局——瓦剌借疲敌之策,陈忠以扣粮助敌,二者勾结欲破京师,却被谢渊截密反用,反将瓦剌引入陷阱,粉碎内外勾结阴谋;

其二,立“战术反间”

之范——创“截密佯溃、空营诱敌”

之策,将情报战与战术战结合,为后世边防提供“以智取胜”

的镜鉴,此后大吴边卫多次效仿此策击退外敌;

其三,显“军法严明”

之威——严惩陈忠、警告李嵩,震慑旧党贪腐通敌之念,同时修订粮饷新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