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7章 愚生门吏传妖语胡骑百万踏燕都(3 / 5)

加入书签

,瓦剌先锋五千人便朝着左营疾驰而来,为的将领挥舞着狼旗,大喊:“吴军已溃,随我杀进去,夺下德胜门!”

瓦剌士兵们嗷嗷叫着,冲进左营——营内果然毫无防备,老弱士兵们惊慌失措地逃跑,站岗的士兵也弃械投降。

瓦剌将领哈哈大笑:“果然如细作所言,吴军不堪一击!”

他下令:“全军入营,休整片刻,再攻内城!”

就在瓦剌士兵入营过半时,谢渊一声令下:“放信号炮!”

“砰”

的一声,红色信号弹升空。

瞬间,营后丛林中的神机营火铳齐,“砰砰”

声不绝于耳,瓦剌士兵纷纷落马;西侧山坳里的骑兵也冲杀过来,如潮水般涌入营内。

瓦剌将领大惊失色,喊道:“不好,中计了!

快退!”

可此时营门已被吴军堵住,瓦剌士兵挤作一团,无法突围,只能被动挨打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谢渊手持尚方剑,亲自率军从民宅冲出,大喊:“兄弟们,杀贼!

守住京师!”

左营内的士兵们也扔掉伪装,拿起藏好的武器,与瓦剌展开厮杀。

那名年轻士兵更是勇猛,挥舞着刀,连续砍倒三名瓦剌兵,喊道:“为了大人,为了百姓,杀啊!”

战场上的喊杀声、马嘶声、火器声混在一起,震得天地都在颤抖。

激战一个时辰后,瓦剌先锋五千人几乎全军覆没,斩敌三千余,俘获战马两千匹,缴兵器无数。

瓦剌将领见大势已去,拔剑自刎。

谢渊站在营内,望着满地的尸体和血迹,心中却没有胜利的喜悦,反而沉重——若不是陈忠扣粮、李嵩传谣,瓦剌怎会有可乘之机?若不是及时截获密信,京师恐怕已遭劫难。

“大人,陈忠的亲信已被抓获,供认是陈忠令他向瓦剌传递假消息;另外,玄夜卫已将陈忠私藏粮饷的地窖查封,五万石粮全部追回。”

张启赶来禀报。

谢渊点头:“立刻将陈忠拘押,连同密信、账册、亲信供词一并呈给陛下。

另外,传我令,将追回的粮饷即刻分各营,让士兵们吃饱穿暖,准备迎接瓦剌主力的反扑。”

此时,李默也赶来:“大人,瓦剌主力听闻先锋战败,已退至五十里外,不敢再轻易来犯。”

谢渊道:“不可掉以轻心,瓦剌虽退,仍虎视眈眈。

你率骑兵驻守左营西侧,神机营驻守营后,加强戒备,防止瓦剌偷袭。”

李默领命:“末将遵旨!”

回到兵部,谢渊立刻写下奏折,详细陈述截获密信、设空营诱敌、抓获陈忠的经过,并附上密信副本、账册、供词等证据。

写完后,他令亲兵即刻送往皇宫,呈给成武帝萧栎。

亲兵走后,谢渊坐在案前,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——连日的操劳让他疲惫不堪,但他知道,事情还没有结束,李嵩虽未直接参与通敌,却散布流言、动摇军心,必须加以惩戒。

不多时,太监传来圣旨:“陛下览奏,龙颜大怒,令将陈忠交刑部从严审讯,牵连者一律严惩;李嵩散布流言,罚俸一年,令其在吏部闭门思过,不得干预军政;谢太保截密反间、大败瓦剌,功加一等,赏银千两,仍总领京师布防。”

谢渊躬身接旨:“臣遵旨!

谢陛下圣明!”

刑部侍郎刘景赶来商议陈忠案:“大人,陈忠供认转卖粮饷是受李嵩默许,还说李嵩曾对他说‘若瓦剌破城,可保他性命’。

是否要拘押李嵩?”

谢渊沉吟片刻:“李嵩虽有过错,但目前尚无直接通敌证据,且他掌吏部多年,党羽众多,若贸然拘押,恐引起朝局动荡。

罚俸思过,已是对他的警告,待日后找到确凿证据,再一并清算不迟。”

刘景点头:“大人考虑周全,属下明白了。”

午时,追回的粮饷已分至各营,士兵们捧着热气腾腾的糙米饭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
德胜门左营的那名年轻士兵端着碗,走到营门旁,望着京师的方向,心中满是感激——若不是谢大人运筹帷幄,他们恐怕早已饿死或战死。

指挥使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好好吃,吃饱了操练,下次再杀胡虏!”

士兵用力点头:“是!”

谢渊来到左营,查看战后清理情况。

营内的尸体已被抬走,血迹也已冲刷干净,只剩下一些破损的兵器和旗帜。

他走到之前年轻士兵啃干粮的地方,捡起一块掉落的干粮碎屑,心中感慨——士兵们的要求并不高,只是能吃饱饭、有衣穿,能安心守城,可就是这样简单的要求,却因旧党的贪腐而难以满足。

“大人,户部尚书刘焕求见。”

衙役禀报。

谢渊道:“宣。”

刘焕躬身入营:“谢太保,陛下令下官协助您调度粮饷,以后京营粮饷由下官亲自督办,绝不允许再出现克扣之事。”

谢渊点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