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8章 他日中兴平寇日先昭忠烈慰苍生(4 / 4)

加入书签

今日能“掌吏部事务”

,特意换上的。

“朕可以信你是‘未疑有他’,但朕不能不查。”

萧桓的语气重了几分,“玄夜卫已去查李嵩假传圣旨的证据,若查出你与他有半分勾结,哪怕你是朕的弟弟,是大吴的亲王,朕也绝不姑息!”

萧栎看着萧桓眼中的决绝,知道再说什么都无用,只能重新跪倒在地,声音带着哽咽:“臣弟愿听皇兄彻查!

若真有半分勾结,臣弟甘受军法!

只求皇兄信臣弟,臣弟从未想过与李嵩同流合污,更从未想过背叛皇兄,背叛大吴!”

萧桓没有叫他起身,只是转身走到案前,将手谕与血书重新藏好。

窗外的寒风更烈了,卷起庭院里的落叶,撞在殿门上出“砰砰”

的声响,像在为这份破碎的兄弟情叹息。

他望着案上谢渊的旧奏疏,那上面“臣愿以死护京师”

的字迹,此刻显得格外清晰。

“你起来吧。”

萧桓的声音恢复了平静,却再无之前的温度,“今日之事,暂不追究,但你需待在南宫偏殿,不得与外界接触,待玄夜卫查清楚李嵩假传圣旨的来龙去脉,再论后续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萧栎躬身应道:“臣弟遵旨。”

起身时,他偷偷抬眼看向萧桓的背影,见萧桓正对着谢渊的奏疏出神,眼底满是复杂的情绪——有愧疚,有坚定,还有对他的失望,那失望像一根针,扎得他心口疼。

他知道,经此一事,他与萧桓之间的兄弟情,再也回不到从前了。

萧桓没有回头,只是握着谢渊的奏疏,指尖一遍遍抚过“护国安民”

四字。

他知道,李嵩假传圣旨,绝非偶然,背后定藏着更大的阴谋;萧栎今日之举,也绝非“未疑有他”

那么简单。

但眼下,京师刚复,百姓未安,他不能再掀起兄弟内战,只能暂时压下心中的失望,先清剿李嵩这颗毒瘤,再慢慢厘清这权力的迷局。

怀中的血书仍在烫,那是他对谢渊、对百姓的誓。

他在心中默念:谢爱卿,你放心,朕不仅要为你平反,还要肃清这朝堂的奸佞,守住你用命换来的江山,绝不会让你的忠魂失望,更不会让百姓再遭苦难。

卷尾语

大吴帝桓留血书半日,非仅自谴之文,更藏“悔过自新、中兴社稷”

之誓。

从南宫独处触愧疚,到回忆忠良百姓苦难,再到割指沥血书写、藏血书定誓,帝之心路,从昏庸犹豫走向坚定悔悟。

此血书虽未即时昭告,却为后续谢渊平反(后帝追封谢渊为“忠烈公”

,立祠京师)、李嵩徐靖伏诛(玄夜卫依罪证录清算,斩于闹市)、百姓安抚(户部拨款赈灾,工部重修民居)埋下伏笔,成历史闭环之关键。

然瓦剌未退,边防尚弱,帝之悔悟,需以行动兑现;兄弟同心,亦需经时间考验。

后续中兴诸事,尚需君臣协力、将士死战,方不负血书之誓、忠良之魂、苍生之望。

hai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