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1章 玄锋归庙镇庑振国还凭烈飙(5 / 5)

加入书签

障;京营卒经整编,增至三万余人,士气高昂,操练不懈;边军也得到粮饷补充,战力渐复,开始主动袭扰瓦剌的粮道,让瓦剌疲于应对。

百姓们的生活渐渐恢复正常,市集重新开放,商铺陆续营业,孩子们又能在街巷里玩耍。

每当谢渊经过市集,百姓们都会主动上前问好,有的送水,有的送干粮,有的甚至跪地磕头,感谢他斩奸贼、保平安。

谢渊总是扶起百姓,笑着说:“这是某的本分,也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。”

卷尾

《大吴史?帝纪?德佑帝传》载:“德佑十五年,主和通敌者乱朝,帝赐谢渊尚方剑,授便宜行事之权,渊斩礼部左侍郎、户部郎中于太庙前,清剿余党,朝纲始振。

史臣曰:‘桓之赐剑,非仅信渊,实乃知“佞不除则国不宁,和不拒则国必亡”

赐剑之举,定朝野之心,固军民之志,为大吴复城退敌奠定根基,乃德佑朝关键之策。

’”

《大吴史?列传第三十二?谢渊传》载:“渊获尚方剑,斩佞臣、清旧党、固防务,帝倚之如柱石。

时人赞曰:‘谢公持剑,如神武帝再临,佞臣丧胆,胡贼却步。

无渊之忠勇,无剑之授权,恐大吴已亡于和议。

’渊后率师复德胜门、西直门,皆以尚方剑督战,士卒用命,终破胡贼,复我疆土。”

《玄夜卫档?尚方剑授受录》补:“谢渊持尚方剑期间,凡处置官员,皆先呈证据于御史台,再行斩决,虽有‘便宜行事’之权,却未尝滥用。

帝闻之,叹曰:‘渊之忠,不仅在斩佞,更在慎权——此乃真忠臣也。

’后渊复城后,将尚方剑归还太庙,奏曰:‘剑乃镇国之器,非国难不授,今京师安,臣不敢私持。

’帝许之,命将剑藏于太庙,题‘慎权忠鉴’,令后世子孙观之,勿忘‘授权易,慎权难’。”

《大吴史?刑法志》载:“德佑十五年尚方剑之赐,后成为大吴‘国难授权’之制——凡遇外敌入侵、内奸作乱,帝可赐尚方剑于忠勇之臣,授便宜行事之权,然需‘先呈证据、后行处置’,且‘事毕归剑太庙’,以防擅权。

此制历永熙、泰昌诸帝,未废,成为大吴应对危局的重要制度。”

hai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