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1章 玄锋归庙镇庑振国还凭烈飙(2 / 5)
,心里一沉——这些官员中,有的是旧党余孽,有的是贪生怕死之辈,有的甚至收了主和派的贿赂,竟联手上奏,妄图逼帝许和。
“杨侍郎,”
谢渊的声音沙哑,“你去内阁见李东阳辅,转告他,某恳请明日早朝,当庭议‘和与战’之事——某要让百官看看,这些主和派的真面目!”
杨武领命离去,谢渊独自站在烛火旁,望着窗外的飞雪,心里满是焦虑。
他想起西直门守将自刎的惨状,想起德胜门死难的士卒与百姓,想起那些饿肚子仍拼死作战的残兵——若和议一成,他们的血岂不是白流?大吴的江山岂不是要沦为胡贼牧场?“某绝不能让这种事生!”
谢渊在心里默念,握紧了腰间的环刀,刀身映着烛火,闪着冷光。
与此同时,礼部左侍郎的府第里,灯火通明。
户部郎中、刑部左侍郎等十余名官员围坐在案前,桌上摆着丰盛的酒菜,却没人有心思品尝。
礼部左侍郎把玩着一枚玉扳指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:“明日早朝,咱们就联名奏请陛下许和,谢渊若敢反对,咱们就说他‘拥兵自重,意图谋反’——李嵩、马昂虽已下狱,可咱们还有不少旧党兄弟在朝中,定能让陛下松口!”
户部郎中谄媚道:“侍郎英明!
只要和议成,咱们不仅能得瓦剌的好处,还能借胡贼之手,除掉谢渊这颗眼中钉,到时候,朝政还不是咱们说了算?”
刑部左侍郎却有些担忧:“可秦飞的玄夜卫查得紧,要是查出咱们的证据……”
礼部左侍郎摆手:“怕什么?刑部有咱们的人,就算查出证据,也能拖延审理,等和议一成,谢渊就算有天大的本事,也翻不了天!”
次日早朝,太庙前的广场上,百官按品级分列,气氛紧张得像凝固的寒冰。
萧桓穿着衮龙袍,坐在临时设置的龙椅上,脸色沉重——昨日礼部左侍郎等二十余名官员联名上奏,今日谢渊又恳请当庭议“和与战”
,他知道,这场朝会,定是一场忠奸之辩、生死之择。
“陛下,臣有奏!”
礼部左侍郎率先出列,躬身行礼,声音带着刻意的恳切,“瓦剌势大,我军经西直门、德胜门两战,伤亡逾万,国库空竭,边军粮饷仅够半月之需。
若再拒和,瓦剌必再攻皇城,到时候京师破、社稷亡,陛下何以面对列祖列宗?臣恳请陛下,暂许和议,岁输银十万两、割蓟州三卫,换十年无战,待国力恢复,再图复土!”
户部郎中立刻附和:“侍郎所言极是!
臣查得,国库现存银不足五十万两,若再战,恐需加征赋税,百姓不堪重负,必生民变。
和议虽暂辱,却能保百姓平安,乃万全之策!”
二十余名官员纷纷颔,有的说“和为贵,战为祸”
,有的说“谢太保刚愎自用,误国误民”
,一时间,主和的声音在广场上占了上风。
萧桓的眉头越皱越紧,他看向谢渊,眼神里满是询问。
谢渊出列,躬身行礼,声音虽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陛下,臣反对和议!
礼部左侍郎所言‘岁输银、割蓟州’,非权宜,乃亡国之策!
昔年宋高宗许秦桧和议,割淮河以北,输银绢百万,终致南宋偏安,百年后亡于元;本朝元兴帝拒阿鲁台‘通贡’之请,亲征漠北,方换数十年边安。
瓦剌今日要银十万、蓟州三卫,明日便会要银百万、河北全境,后日便会要京师、要陛下!”
他转身,对礼部左侍郎道:“侍郎说‘国库空竭’,可臣查得,户部郎中私扣边军粮饷三千石,转卖得银二百两,欲充‘议和献金’——这便是你口中的‘保百姓’?你说‘百姓不堪重负’,可西直门、德胜门的百姓,宁愿拿锄头抗敌,也不愿做胡贼奴隶,这便是你口中的‘民变’?”
礼部左侍郎脸色一变,厉声反驳:“谢渊!
你血口喷人!
你有何证据说某通敌、说户部郎中扣饷?你不过是想借战事揽权,拥兵自重!”
刑部左侍郎也站出来:“陛下,谢渊无凭无据,诬陷同僚,扰乱朝堂,当以‘欺君罔上’论罪!”
百官们议论纷纷,有的站在谢渊一边,有的附和主和派,有的则沉默不言。
李东阳(正一品,内阁辅)出列,躬身道:“陛下,和与战,皆关社稷安危,不可轻断。
谢太保称有证据,可呈上来;礼部左侍郎等否认,可让玄夜卫核验。
若有实据,再论罪不迟;若无实据,也需还大臣清白。”
萧桓点头:“李太傅所言极是。
谢太保,你若有证据,便呈上来;若无,不可再诬陷同僚。”
谢渊躬身:“陛下,秦指挥使已查获‘通好盟书’残页、户部郎中私扣粮饷的账册,此刻就在殿外,可传他进来呈证。”
萧桓准奏,秦飞带着张启走进广场,将盟书残页和账册递上。
张启躬身道:“陛下,盟书残页上的印鉴痕迹,与礼部左侍郎的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