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8章 甲胄犹存巷战痕咳血仍登太庙门(4 / 5)

加入书签

咎!

来人,将这三人革职下狱,由刑部侍郎刘景主审,务必查清他们的党羽,一网打尽!”

玄夜卫卒立刻上前,将李嵩、王瑾、徐靖按在地上,三人吓得魂飞魄散,纷纷求饶:“陛下饶命!

臣错了!

臣再也不敢了!”

可萧桓却背过身,不再看他们,眼里满是失望。

李嵩、王瑾、徐靖被押走后,太庙中的气氛渐渐平静下来。

萧桓走到谢渊面前,看着他咳得抖的身体,心里满是愧疚:“太保,是朕糊涂,差点被奸贼蒙蔽,多亏了你带病出席,揭穿他们的真面目,不然……不然大吴就真的要亡了!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谢渊躬身行礼,声音沙哑:“陛下圣明,能识破奸贼,是大吴之幸,百姓之幸。

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,不敢居功。”

李东阳也上前一步:“陛下,谢太保所言极是,议和不可行,当整顿军备,加固城防,联络边军,共同拒敌。

臣愿牵头,与户部、工部商议,尽快调拨粮饷,修缮城防。”

户部侍郎陈忠站出来:“陛下,臣已查清,李嵩私扣的边军粮饷万石,大部分还在张记粮行,臣即刻派人去追回,充作边军粮饷;户部还有存银五十万两,可先拨十万两,用于修缮城防和制造军器。”

工部尚书张毅(正二品)也道:“陛下,臣已命工部营缮清吏司,明日就开始修缮西直门、彰义门的城防,更换朽坏的木梁和城砖,确保城防坚固;军器局也会加班加点,制造火炮和弓箭,支援边军。”

都督同知岳谦(从二品)、宣府卫副总兵李默(从三品)等武将也纷纷请战:“陛下,臣愿率军守边,绝不让瓦剌再前进一步!”

百官们的态度从之前的犹豫、主和,变成了如今的坚定、主战,太庙中充满了同心协力的气氛。

萧桓看着这一幕,心里满是欣慰,他对谢渊道:“太保,京师的防务,边军的调度,还有清查内奸党羽的事,都交给你了。

你要保重身体,大吴离不开你。”

谢渊躬身道:“臣遵旨!

定不负陛下所托,不负百姓所望!”

可他刚说完,就觉得眼前一黑,身体晃了晃,差点栽倒。

亲兵赶紧扶住他,他咳了几声,又吐出一口血,脸色白得像纸。

医官赶紧上前,给谢渊把脉,眉头紧锁:“陛下,太保的旧伤复,又劳累过度,需立刻回府静养,不然……不然恐有性命之忧!”

萧桓赶紧命人抬来软轿,送谢渊回府,并命太医院院使(正五品)亲自负责谢渊的治疗,务必治好他的伤。

谢渊躺在软轿上,看着太庙的先帝牌位,又看了看萧桓和百官,心里满是放心——朝会定了拒和,内奸落网,百官同心,大吴的江山,终于保住了。

软轿缓缓离开太庙,秦飞跟在旁边,低声对谢渊道:“太保,您放心,清查内奸的事交给臣,定不会让李嵩、王瑾的党羽漏网。”

谢渊虚弱地点点头,闭上眼睛,嘴角却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——他知道,只要君臣同心,军民协力,瓦剌必败,大吴必安。

朝会结束后,萧桓下旨:驳回瓦剌的议和条件,将瓦剌使者驱逐出境;命谢渊总领京师防务与边军调度,秦飞彻查李嵩、王瑾的党羽,陈忠负责粮饷与物资供应,岳谦、李默率军守边;同时,追赠彰义门巷战阵亡的亲兵与百姓,厚待其家属,以鼓舞士气。

瓦剌使者得知议和被拒,又听说李嵩、王瑾被革职下狱,知道大吴君臣同心,再攻京师无望,只能悻悻地返回瓦剌。

太师也先得知后,沉默了良久,对身边的副将道:“大吴有谢渊这样的忠勇之臣,有这样同心的君臣百姓,看来,短期内是不能再攻大吴了。”

片尾

谢渊在府中静养,太医院院使每日亲自诊治,萧桓也时常派太监来探望,询问他的病情。

秦飞彻查李嵩、王瑾的党羽,共抓获吏部、礼部、镇刑司旧吏三十余人,皆押入诏狱,由刑部侍郎刘景主审,查明他们或通敌、或贪腐、或包庇,无一例外,最终皆按律论处,有的被斩,有的被流放,有的被革职为民——内奸的网络被彻底清除,朝堂终于清明。

陈忠追回李嵩私扣的粮饷万石,拨给边军;工部修缮好西直门、彰义门的城防,制造了新的火炮五十门、弓箭万余支,支援边军。

岳谦、李默率军驻守宣府、大同二卫,加固边防线,瓦剌游骑几次袭扰,都被他们击退,边地渐渐安定。

百姓们得知朝会拒和、内奸落网的消息,纷纷自地来到谢渊的府邸外,送上自家做的汤药和干粮,有的甚至在府外焚香祈福,希望谢渊早日康复。

林阿妹、张老汉的孙子等巷战幸存的百姓,也带着亲手做的小玩意,来探望谢渊,林阿妹还给谢渊唱了她新编的《保家国》小调:“谢太保,守家国,拒胡贼,保山河;君臣同心,百姓协力,大吴江山万年牢!”

谢渊在府中听到小调,心里满是暖意,他知道,自己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