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8章 甲胄犹存巷战痕咳血仍登太庙门(3 / 5)
,有的甚至说“谢太保连年征战,耗损国帑,若再拒和,恐民怨沸腾”
,一时间,主和的声音在太庙中占了上风。
萧桓的脸色更加犹豫,他看向李东阳:“李太傅,你怎么看?”
李东阳沉吟片刻:“陛下,李尚书所言‘国库空虚、士卒疲惫’属实,然谢太保素有忠勇,定有不同见解,不如听听太保的看法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谢渊身上。
他靠在石柱上,咳了几声,用手帕擦了擦嘴,帕子上的血点让百官们都倒吸一口凉气。
谢渊抬起头,目光扫过主和的官员,声音虽弱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诸位所言,皆是谬论!
议和不是避祸,是亡国!”
“谢太保,你这话就不对了!”
李嵩立刻反驳,“瓦剌势大,我军难敌,议和是为了保全京师,怎么会是亡国?你莫不是想拥兵自重,故意拒和,好夺权?”
他这话一出,百官们都议论纷纷,有的看向谢渊,眼神里满是怀疑。
谢渊冷笑一声,从怀里掏出秦飞给他的供词,递到萧桓面前:“陛下,李尚书说某拥兵自重,可某手里有他通敌的证据!
这是瓦剌细作的供词,上面写着,李嵩许瓦剌‘割宣府、大同二卫后,荐其为太宰’;还有这本粮账,是陈侍郎从通州仓搜出的,李嵩私扣边军粮饷万石,转卖得银,欲充议和的黄金——他哪里是为了保全京师?是为了自己的太宰之位!”
萧桓接过供词和粮账,展开一看,脸色瞬间沉了下来,手指捏着供词,指节泛白:“李嵩,这是真的?”
李嵩吓得腿软,却仍强辩:“陛下,这是谢渊伪造的!
他想陷害臣,好独揽兵权!”
“伪造?”
秦飞站出来,躬身道,“陛下,臣可作证!
这供词是臣昨日擒获的瓦剌细作所写,文勘房已核验过细作的手印,与李嵩在吏部存档的手印一致;粮账上有通州仓管库郎中的签名,还有李嵩的朱笔批复,绝非伪造!
臣还带来了三名细作,此刻就在太庙外,可传他们进来对质!”
李嵩的脸色瞬间惨白,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淌:“不……不用对质,这都是谢渊和秦飞串通好的,陷害臣……”
王瑾见状,赶紧站出来:“陛下,就算李尚书有私,可议和是为了国家,瓦剌兵锋正盛,若不议和,京师危矣!”
“王尚书,你也别装了!”
谢渊看向王瑾,眼神锐利如刀,“秦指挥使还查到,你收了瓦剌黄金五十两,承诺在朝会上劝陛下议和——你敢说没有?”
王瑾吓得后退一步,支支吾吾地说:“没……没有,这是污蔑!”
“是不是污蔑,一问便知!”
秦飞对殿外喊道,“带证人!”
很快,玄夜卫卒押着一个穿着商人衣服的人走进来,那人是瓦剌细作的翻译,他跪在地上,声音颤抖:“陛下,小的招!
王瑾尚书确实收了瓦剌黄金五十两,还说‘太庙朝会上,会以礼制为由,劝陛下议和’;李嵩尚书也说‘割地后,让瓦剌荐他做太宰’……”
翻译的话像一颗炸雷,在太庙中炸开。
百官们都惊呆了,看向李嵩、王瑾的眼神里满是愤怒和鄙夷。
张文、周瑞等主和官员吓得赶紧低下头,不敢再说话——他们没想到,李、王二人竟真的通敌!
谢渊看着李嵩、王瑾,又看向萧桓,声音带着一丝哽咽:“陛下,列祖列宗在上!
大吴的江山,是萧武皇帝(神武帝)南征北战打下来的,是元兴帝(萧珏)五次北伐守住的,是永熙帝(萧睿)励精图治巩固的!
宣府、大同二卫,是无数将士用命守住的屏障,今日割了它们,明日瓦剌就会攻河北,后日就会围京师,到时候,陛下何以面对列祖列宗?百姓何以安身立命?”
他咳了起来,咳得比之前更厉害,帕子上的血越来越多,却仍坚持道:“臣知道,我军伤亡重,国库空虚,可百姓们还在支持我们——彰义门巷战时,六旬老叟持锄拒敌,十五岁少女举石砸贼,他们都没放弃,我们这些为官的,怎能放弃?只要君臣同心,军民协力,加固城防,整顿军备,瓦剌必退!
若今日议和,割地输金,便是向胡贼示弱,日后他们定会得寸进尺,大吴迟早会亡!”
渊的声音不大,却字字泣血,砸在百官的心上。
有的官员红了眼眶,有的甚至低下头,偷偷抹眼泪。
萧桓看着谢渊苍白的脸、染血的帕子,又看了看先帝的牌位,心里的犹豫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愤怒和愧疚——他差点被奸贼蒙蔽,差点做出割地亡国的蠢事!
“够了!”
萧桓猛地拍案,声音带着震怒,“李嵩、王瑾,你们通敌叛国,私扣粮饷,妄图谋夺相位,简直是罪该万死!
徐靖!
你身为诏狱署提督,包庇奸贼,拖延罪证核验,也难辞其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