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3章 朕为君父失养护何颜再享内帑藏(6 / 8)

加入书签

、秦飞、陈忠,这三人是故意跟我作对!”

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,心里满是怒火,却又有些不安——秦飞抓了王六,虽然王六逃了回来,但秦飞肯定知道是他派去的,说不定会顺着这条线索,查到他与刘焕私吞粮饷、通敌的事。

“提督,”

王六趴在地上,声音带着恐惧,“秦飞搜出了您写的纸条,还看到了镇刑司的腰牌,他会不会……会不会去陛下面前参您一本?”

石崇停下脚步,眼神变得阴狠:“参我?没那么容易!

秦飞没有实据,陛下不会轻易相信他。

你现在就去诏狱署找徐靖提督,让他把之前咱们藏在诏狱的那批通敌密信转移走,别被秦飞搜出来。

再告诉刘焕,让他把私卖粮饷的账册烧了,绝不能留下把柄!”

王六领命,爬起来匆匆离去,石崇看着窗外,眼里满是杀意——他绝不能让自己多年的谋划,毁在谢渊等人手里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夕阳西下时,赏银终于放完毕。

陈忠拿着名册,对谢渊说:“太保,大部分士卒和家属都领到了赏银,还有五十户阵亡家属因为家在外地,没能及时赶到,臣已让人去通知他们,明日一早再来领取。

另外,有十五名重伤卒无法下床,臣让人把银子送到了他们的住处,还特意叮嘱了如何保存银子,防止被人偷抢。”

谢渊点头,对陈忠的细致十分满意:“做得好,一定要确保每个该得赏的人都能拿到银子,不能让任何一个忠勇之士或其家属寒心。”

他又亲自去了阵亡家属的临时住处——那是一处破旧的院落,住着十几户家属,有的在缝补死者的衣物,有的在低声哭泣。

谢渊走进院子,对家属们说:“各位乡亲,陛下放的赏银,是对逝者的认可,也是对你们的补偿。

朝廷不会忘了你们,后续还会为阵亡士卒追赠官职,家属的赋税也会减免三年,若是家里有适龄的子弟,想入军营或为官,朝廷都会优先考虑。”

孙乾的母亲握住谢渊的手,眼泪掉在谢渊的官袍上:“太保,乾儿没白死,陛下还记得他,老身就放心了。

以后老身会告诉乾儿的弟弟,要像他哥哥一样,忠君爱国,守好咱们大吴的江山。”

谢渊看着老妇人,眼眶泛红:“孙老夫人,孙将军是大吴的忠勇之士,朝廷会永远记得他,某也会常来看您,帮您解决生活上的难处。”

领了赏银的第二天一早,西直门的士卒们就主动来到城楼下,请求参与修缮城防。

王小二左臂缠着布条,却拿着铁锹,跟着其他士卒一起搬新运来的城砖;赵老栓右腿不能用力,就坐在城楼下,帮着老兵打磨箭头,将生锈的箭头磨得锋利;李小五和其他乡勇,跟着老兵学习如何架设云梯、调整火炮,脸上满是认真,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怯懦。

谢渊站在城楼上,看着这一幕,心里满是欣慰——内帑的放,不仅让士卒们的生活有了着落,更激了他们的斗志。

他走到王小二身边,看着他吃力地搬着城砖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慢点搬,别累着伤口,要是疼了就歇会儿。”

王小二笑着说:“太保放心,这点疼不算什么!

有了陛下的赏银,我娘的病有救了,我现在浑身都是劲,就算瓦剌再来,我也能跟他们拼!”

秦飞带着玄夜卫卒检查城防,看着新嵌的城砖、打磨锋利的箭头、调试好的火炮,对谢渊说:“太保,士卒们现在士气高涨,就算瓦剌再来,咱们也能守住西直门。

只是刘焕、石崇、徐靖这些人还在,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,咱们得尽快查清他们的罪证,免得出什么乱子。”

谢渊点头,眼神变得坚定:“你说得对,这些奸贼一日不除,京师就一日不得安宁。

某这就去御书房,请求陛下下旨彻查,一定要把他们的罪证都查出来,给士卒们和百姓们一个交代。”

萧桓得知西直门的士卒们领赏后士气大振,主动修缮城防,心里十分高兴,同时也意识到——刘焕、石崇阻挠犒军,绝非简单的“拖延”

,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阴谋。

他召来谢渊、秦飞、陈忠,商议彻查之事。

谢渊将刘焕私卖粮饷的账册、陈忠提供的粮商供词,还有秦飞截获的石崇密信(写给瓦剌的)一并呈给萧桓:“陛下,刘焕私吞西直门粮饷万石,转卖牟利,与石崇、徐靖分赃;石崇不仅阻挠犒军,还暗中与瓦剌细作往来,意图通敌;徐靖身为诏狱署提督,恐包庇石崇,藏匿罪证。

若不彻查,恐养虎为患,危及京师安危。”

萧桓看着这些证据,脸色越来越沉,拍案而起:“朕没想到,朝堂之上竟有如此奸佞!

传朕的旨意:命秦飞(玄夜卫北司指挥使)牵头,陈忠(户部侍郎)协助,彻查西直门粮饷失踪案、内帑放阻挠案及石崇通敌案,凡涉案人员,无论官职高低,一律严查,不得徇私!”

秦飞和陈忠领旨,即刻商议分工。

陈忠道:“刘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