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3章 朕为君父失养护何颜再享内帑藏(5 / 8)
前定好的标准分赏——战死卒家属每户赏黄金一两、白银四十九两(合计五十两),重伤卒(断肢、中箭透骨者)赏白银二十两,轻伤卒(皮肉伤、冻伤)与参战卒各赏白银十两。
陈侍郎,麻烦你负责核对名册,确保每个该得赏的人都能拿到,不许错漏一人。”
陈忠点头,从袖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名册,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士卒的姓名、籍贯、伤势、战功,还有阵亡家属的信息,都是他昨日连夜让人整理的。
“太保放心,名册上的每个人都经过三次核对,绝不会出错。”
他说着,让人将名册铺在临时搭建的木桌上,准备登记放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谢渊又对秦飞说:“秦指挥使,劳你带玄夜卫卒维持秩序,防止有人哄抢,同时监督户部吏员放,若是现有吏员克扣银子,立刻拿下,绝不姑息。”
秦飞领命:“太保放心,有某在,定让赏银公平放到每个人手中。”
西直门内的空地上,士卒们和阵亡家属听说要赏银,纷纷扶着彼此,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
王小二被李小五搀扶着,左臂的伤口刚换了新的布条,他看着前面领赏的人手里捧着沉甸甸的银锭,眼里满是期待——他想拿着银子回家,给生病的母亲请医抓药,再给弟弟买件新棉衣。
轮到王小二时,陈忠核对名册:“王小二,西直门守卒,左臂断肢,重伤,赏白银二十两。”
吏员从木箱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银锭,递到王小二手里。
王小二接过银锭,入手冰凉,却让他心里暖暖的,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:“谢谢陛下……谢谢太保……有了这银子,我娘的病就能治了……”
他对着皇宫的方向,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,额头磕在冰冷的地上,却一点也不觉得疼。
排在后面的赵老栓,由两个年轻卒子搀扶着,右腿的箭伤还没好,每走一步都疼得他额头冒汗。
陈忠看着名册:“赵老栓,西直门守卒,右腿中箭三支,重伤,赏白银二十两。”
赵老栓接过银锭,颤巍巍地捧在手里,泪水模糊了双眼:“陛下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卒……这辈子能为陛下守城门,值了!”
他想起阵亡的儿子,又想起手里的银子能给儿子买口像样的棺木,心里既悲痛又欣慰。
谢渊站在一旁,看着士卒们领赏时的模样,心里满是感慨——这些银子,对朝廷来说或许不算多,可对这些出身贫寒的士卒来说,却是救命钱、安家钱。
他走到李小五面前,李小五刚领了十两银子,正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。
谢渊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好好拿着银子,等伤好了,还愿意跟着某守西直门吗?”
李小五用力点头,眼里闪着光:“愿意!
跟着太保,守好西直门,不让胡贼再进来!”
刘焕也来到西直门,美其名曰“监督赏银放”
,实则是想找机会挑错,比如“名册与实际人数不符”
“银子称重不准”
,好将责任推到谢渊和陈忠身上。
他穿着一身崭新的官袍,与周围衣衫褴褛的士卒形成鲜明对比,走到陈忠身边,假装查看名册:“陈侍郎,可要仔细核对,别错了人,要是少了银子,或是错了标准,可是你的责任。”
陈忠头也不抬,指着名册上的记录:“尚书放心,每个领赏人的名字、伤势都与名册一致,且银子都是按陛下定的标准放,有秦指挥使和玄夜卫监督,绝不会出错。”
刘焕碰了个软钉子,又想去跟秦飞找茬,却见秦飞正盯着他,眼神带着审视,仿佛在看一个潜在的犯人。
刘焕心里虚,想起自己私吞粮饷的事,生怕秦飞提起,只能悻悻地站在一旁,看着银子一箱箱下去,却无能为力。
这时,一个老妇人(孙乾的母亲)走到刘焕面前,她手里捧着刚领的五十两赏银,眼神带着质问:“刘尚书,老身想问一句,之前西直门的粮饷,为何迟迟不?我儿孙乾带着士卒们守城门,饿了好几天,只能喝稀粥,要是早粮,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战死?”
刘焕被问得脸色白,赶紧避开老妇人的目光,支支吾吾地说:“粮……粮是因为通州仓受潮,耽误了放,现在不是了赏银吗?您老人家还是赶紧拿着银子,给孙将军买棺木吧。”
说完,他不等老妇人再开口,就匆匆转身离开,脚步慌乱,生怕再被追问。
被秦飞押走的王六,趁玄夜卫卒不注意,偷偷挣脱束缚,逃回了石崇府。
他跪在石崇面前,将内库的情况一一禀报:“提督,秦飞带着玄夜卫全程监督,陈忠还准备了新秤和底账,李福根本没法拖延,银子已经运到西直门,正在放。
刘尚书去了西直门,还被一个老妇人追问粮饷的事,灰溜溜地回来了。”
石崇听完,气得将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,瓷片四溅:“废物!
都是废物!
刘焕连个老妇人都应付不了,李福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!
谢渊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