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6章 至今德胜碑前语犹说当年解袍功(3 / 5)

加入书签

么了?”

萧桓问道。

卒子低下头,声音沙哑:“回陛下,是冻的……不碍事,只要能守住京师,臣不怕冻。”

萧桓看着他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

他摸了摸卒子的甲胄,里面空荡荡的,只有一件单薄的布衣:“怎么不穿棉甲?”

卒子苦笑:“回陛下,棉甲……棉甲还没下来,听说在仓库里存着。”

萧桓不再说话,只是默默地扶起卒子,帮他拍掉身上的雪。

他知道,再问下去,只会更心痛。

他转身对谢渊道:“谢太保,今日过后,朕要彻底清查军资,凡私藏者,无论官阶,一律严惩!”

谢渊躬身:“臣遵旨!”

萧桓重新上车,心里却再也平静不下来。

他知道,德胜门的城楼上,还有更多这样的卒子,在寒风中坚守着——他们是大吴的脊梁,却也是最受苦的人。

德胜门的城楼终于出现在眼前。

萧桓下车,踩着积雪,一步步往城楼上走。

寒风卷着雪粒,刮在他的脸上,生疼,可他却毫不在意——比起卒子们承受的苦难,这根本算不了什么。

刚登上城楼,萧桓就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:数百名卒子靠在城垛上,有的在搓手取暖,有的在啃干硬的麦饼,有的则靠在墙边,闭着眼睛休息,却仍紧紧握着手里的长刀。

他们的甲胄上结着冰,有的甲胄缝隙里还沾着血,双手无一例外,都冻得红肿,有的甚至裂着深口子,渗出血珠,冻在刀柄上,与刀柄融为一体。

萧桓走到王勇身边,王勇正靠在城垛上,双手握着长刀,指节泛白。

萧桓轻声问:“兄弟,你叫什么名字?”

王勇连忙睁开眼睛,见是萧桓,连忙想站起来,却因冻僵的腿差点摔倒。

萧桓扶住他:“不用多礼,坐着就好。”

他看着王勇的双手,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——王勇的双手裂着数道深口子,最深的一道几乎把手指分成两半,渗出来的血珠冻成了冰碴,刀柄上沾着血冰混合物,可他仍死死攥着,仿佛那不是刀,而是救命的稻草。

“疼吗?”

萧桓声音沙哑。

王勇摇摇头,勉强挤出一个笑容:“回陛下,不疼……习惯了。

只要能守住京师,不让胡骑进来,臣这点疼不算啥。”

萧桓看着他,心里像被刀割一样。

他知道,王勇说的是假话——那么深的伤口,怎么会不疼?只是为了京师,为了百姓,他在硬撑。

萧桓解开自己身上的紫貂袍,这是元兴帝(对应永乐帝)当年赐给他的,用整张紫貂皮制成,暖和异常。

他将紫貂袍披在王勇身上,声音哽咽:“兄弟,委屈你了……朕这个皇帝,没当好,让你受这么多苦。

这件袍子,你先穿着,暖和点。”

王勇愣住了,眼泪瞬间掉了下来。

他想推辞,却被萧桓按住:“拿着!

这是朕的心意,也是朕对所有卒子的愧疚。”

周围的卒子们看着这一幕,有的默默流泪,有的甚至跪了下来:“陛下!”

萧桓扶起他们,声音朗朗:“兄弟们,你们是大吴的英雄!

是你们守住了京师,守住了朕的子民!

朕向你们保证,今日过后,凡私藏暖具、苛待卒子的官宦,朕一律严惩!

你们的苦,朕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绝不会再让你们受冻挨饿!”

卒子们齐声呐喊:“陛下圣明!

愿为陛下死战!”

声音震得城楼上的积雪簌簌落下,也震得萧桓的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
他知道,这一刻,他与卒子们的心,紧紧连在了一起。

萧桓的话音刚落,秦飞就带着玄夜卫卒赶来,手里拿着一份清单:“陛下,臣查到了!

工部去年冬拨的暖具,狐裘两百件、棉甲五百套、手炉八百个,其中狐裘一百五十件、手炉三百个被李嵩、张文、刘焕等官宦私藏,有的赠给亲友,有的留作自用!

臣已派人去他们府中查抄,不日便可将暖具追回!”

萧桓看着清单,气得脸色铁青:“好个李嵩!

好个张文!

朕让他们管理朝政,他们却私藏军资,苛待卒子!

传旨,将李嵩、张文、刘焕等人押入诏狱,彻查他们私藏暖具、贪赃枉法的罪行!

凡参与私藏的官宦,一律严惩,绝不姑息!”

谢渊躬身:“陛下,臣建议设‘军资督查司’(从四品),隶御史台,专司军资调度与核验,防止再出现私藏军资的情况。

同时,命陈侍郎即刻将追回的暖具分下去,优先给德胜门的卒子们使用。”

萧桓点头:“准!

就按谢太保说的办!

陈忠,你现在就去办,若再拖延,朕唯你是问!”

陈忠连忙领命:“臣遵旨!

臣即刻去办!”

他心里松了一口气——幸好陛下没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