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7章 斩佞安边威振漠留名青史照尘寰(5 / 5)
弃边、私通外敌者,无论官阶,立斩不赦”
,写入《大吴律》,永为定制。
谢渊仍每日忙于京营操练、边地防务,萧桓常召他入宫议事,有时甚至留他在御书房同食——两人的君臣信任,经此一事后,愈深厚。
京师百姓自在正阳门立“忠勇碑”
,刻谢渊、李东阳、陈安、李默等人之名,碑文中写道“帝王明辨,忠臣死战,方有此太平”
。
瓦剌左贤王闻知王显、赵安伏诛,谢渊获重信,大同卫防务加固,九边援兵云集,遂彻底放弃南下之念,率部退回漠北深处,三年内再不敢犯大吴边境。
京师的烽燧燃起平安火,一串接一串,从西直门连到大同卫,像给大吴的江山系了条红绸,那是忠勇的见证,是信任的纽带,在春风里,温暖了整片土地。
卷尾
《大吴史?本纪?德佑帝》载:“德佑十五年三月,帝疑战守,主和派王显、赵安私通瓦剌、伪造奏疏,帝初犹疑,后得秦飞勘实罪证,斩显、安,从谢渊议,增兵大同卫。
四月,渊破瓦剌,卫城得安,帝益信渊,加渊太子太保,掌九边及京师防务。”
《玄夜卫档?密探录》补:“萧桓犹疑案后,帝命玄夜卫将‘王显赵安通敌案’卷宗抄送九边各镇、六部诸司,令‘百官知通敌之祸、守边之责’;又命兵部将大同卫防务经验推行九边,凡边卫城防,皆按‘大同模式’加固,增配火器。
德佑十五年夏,九边无警,京师安定,大吴边防遂入鼎盛之期,时人谓‘帝心定而社稷安,忠臣勇而边患息’。”
hai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