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7章 千行血泪凝霜冷一片丹心被墨漫(3 / 5)
,刘大人担得起吗?"
他凑近低声道,"
李公公说了,刘大人的小公子,昨日刚入国子监读书吧?"
刘矩的手猛地一抖。
他知道,这是赤裸裸的威胁。
李德全在宫中势力滔天,若真要为难他的家人,易如反掌。
他看着怀里的血书,又想起周显那布满血痕的脸,终是咬了咬牙:"
奏牍可以给你,但血书必须由我亲自呈递。
"
乾清宫西暖阁。
萧桓靠在榻上,李德全正给他捶腿,徐文良坐在一旁,捧着一本《边镇军策》,实则心不在焉。
"
陛下,"
李德全见萧桓神色倦怠,轻声道,"
通政司刚才递了奏牍,说大同卫有血书到了。
"
萧桓睁开眼,眼中闪过一丝烦躁:"
又是岳峰?前几日谢渊的奏疏还没批完,他又弄出什么花样?"
徐文良放下书,拱手道:"
陛下,臣已从王承恩处得知,那血书言辞激烈,劾李谟、张敬私通北元,还牵连到牵连到李公公。
依臣看,必是谢渊与岳峰勾结,想借边患扳倒异己。
"
"
哦?"
萧桓坐起身,"
他们有这么大胆子?"
"
陛下忘了土木堡之变?"
李德全适时插话,"
石亨当年也是边将,借着夺门之功把持朝政。
如今谢渊在宣府,岳峰在大同,若二人联手,再勾结几个文官,后果不堪设想啊。
"
这话戳中了萧桓的痛处。
他复位三年,最忌边将与文官结党。
当年被囚南宫的日子,夜夜梦见披甲的士兵踹开宫门,那恐惧至今未消。
"
血书呢?"
萧桓沉声道,"
呈上来看看。
"
片刻后,刘矩捧着血书进来,脸色苍白。
萧桓接过血书,展开一看,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,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,却透着一股决绝——"
臣父岳忠泰,泰昌三年殉国于阳和口"
、"
镇刑司扣粮十七万石"
、"
李德全操纵其间"
看到"
李德全"
三字,萧桓的眉头猛地拧紧。
他抬眼看向李德全,见他跪在地上,额头抵着地面,浑身抖,似是受了极大的冤屈。
"
陛下!
"
李德全哭喊道,"
奴才冤枉啊!
奴才就是个伺候陛下的,哪敢插手边镇粮草?这分明是岳峰狗急跳墙,想拉奴才垫背!
"
徐文良也起身附和:"
陛下明鉴!
李公公侍奉陛下多年,忠心耿耿。
岳峰血书连私通北元都编出来了,纯属捏造!
依臣之见,当将周显交镇刑司拷问,定能查出谢渊主使的证据。
"
萧桓的目光在血书上扫来扫去,手指在"
臣死无憾,唯恨奸未除"
八字上反复摩挲。
他想起岳峰之父岳忠泰——泰昌年间的名将,确实殉国于阳和口,永熙帝还曾为其题词。
若岳峰真是忠良之后,为何要构陷朝臣?
"
陛下,"
李德全见萧桓犹豫,又道,"
前几日玄夜卫密报,说谢渊已暗中调宣府卫兵马,离大同不过百里。
他们一边递血书,一边调兵,这是要逼宫啊!
"
刘矩忍不住开口:"
陛下,周显突围时受了七处伤,带的七个弟兄全死了。
若血书是假的,何必如此拼命?臣以为,至少该召周显问话,查清粮道是否真有问题。
"
"
刘矩!
"
徐文良厉声呵斥,"
你是通政使,还是审刑官?轮得到你指手画脚?"
萧桓将血书往案上一掷,宣纸被风掀起一角,露出"
忠良含冤"
四字。
他站起身,踱了几步,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:"
这血书字字诛心,无非是想让朕杀了李谟、张敬,寒了朝臣的心!
岳峰若真忠勇,为何不专心守城,反倒忙着写这些东西?"
"
陛下圣明!
"
李德全连忙道,"
这就是惑乱人心!
守城不力,便想借血书脱罪,还要拉朝廷命官下水,其心可诛!
"
萧桓看向刘矩:"
这血书暂存司礼监。
周显交由镇刑司看管,不许与外人接触。
至于谢渊,传旨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