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3章 莫叹孤忠无佐证血痕终可照青史(5 / 5)
们会撕得粉碎!
到时候城破了,北元打进来,你我都得掉脑袋!
"
他推开主事,径直冲进通政司,将奏疏放在案上,盖上玄夜卫的印:"
按规矩,急报三日内必呈御前。
若是耽误了,我第一个参你!
"
主事看着那鲜红的印,不敢再拦。
王瑾走出通政司,知道李德全不会放过他,但他想起周显那些残兵的样子,觉得值了——至少,他没让那些血白流。
宣府卫大军开拔。
谢渊亲自带队,五千精兵,粮草充足,直奔大同卫。
周显和残兵们也随队前往,他们虽然虚弱,却坚持要跟回去——那里有他们的家人,有他们的城。
途中,谢渊收到玄夜卫的密信:王瑾成功将奏疏递到御前,萧桓震怒,下令将李谟革职查办,派玄夜卫指挥使亲自去大同卫查案。
徐文良和李德全暂时收敛了手脚,但暗中仍在阻挠援军。
"
谢大人,"
周显看着信,眼中燃起希望,"
岳指挥他们有救了!
"
谢渊点头,却没有放松——他知道,李谟虽然倒了,但徐文良和李德全还在,大同卫的危机还没彻底解除。
他勒住马,望着前方的尘烟:"
弟兄们,加快度!
我们早到一日,大同卫的弟兄就能少流一日血!
"
大军加前进,马蹄声震得地动山摇。
周显回头望了眼身后——那些突围出来的残兵,虽然走得慢,却一个个挺直了腰杆。
他们知道,自己不仅是搬救兵的,更是揭穿黑暗的证人,只要他们活着,那些藏在暗处的龌龊,就见不得光。
远处的大同卫城墙上,岳峰似乎听到了马蹄声。
他扶着城墙,望着东方,断指的伤处隐隐作痛,却也感到一丝暖意——他知道,周显他们做到了,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终究不会缺席。
片尾
宣府卫大军抵达大同卫时,北元已开始总攻。
谢渊率军从侧翼突袭,与城内的岳峰里应外合,大败北元。
李谟被玄夜卫擒获,从他帐中搜出与北元、兵部往来的密信,证据确凿。
周显和幸存的残兵站在城头上,看着大吴的军旗重新插上城楼,终于忍不住哭了——他们用千余人的性命,换来了这一天。
卷尾语
《大吴史?忠义传》评:"
大同卫突围之役,千余卒赴死,百余人得生,非独勇也,盖因忠魂不散。
岳峰断指明志,周显持血泣诉,谢渊执义驰援,虽处内奸环伺之境,终破权奸之网。
此役之后,帝始悟内患之烈,遂整饬镇刑司,罢黜徐文良、李德全,边镇军制复归清明。
故曰:忠勇可撼山岳,正义能破阴霾。
"
《边镇军制考》载:"
德佑十四年残兵突围,实乃大吴边防之转折点。
此前缇骑干政、边将受掣,此后帝严令镇刑司不得干预军政,复设巡边御史,专查粮道舞弊。
大同卫之血,终换得边镇三十年安宁。
"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