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1章 谁将三尺监察法 付与刀环治边疆(3 / 4)

加入书签

陛下,祖制亦当因时变。

今北元窥边,边将难制,非用重典不可。

镇刑司掌监察,可先斩后奏,此乃震慑边将之良策。

"

他话音刚落,二十余位科道官同时出列:"

臣等附议!

"

谢渊冷眼望去,那些人里,有七个是李嵩的门生,三个娶了他的族女——所谓"

公议"

,不过是一场早就排好的戏。

萧桓坐在龙椅上,手指摩挲着永熙帝留下的玉圭。

圭上刻着"

慎权"

二字,是当年告诫子孙"

勿使近侍干政"

的遗训。

"

谢渊,"

他突然开口,声音被地龙的热气烘得闷,"

你说,镇刑司掌监察,真能保边军无虞?"

谢渊叩:"

陛下,镇刑司如刀,风宪司如秤。

刀可斩贼,不可量物;若以刀代秤,边军粮草必成私产,监察之权必成党争之器!

"

镇刑司的缇骑在腊月廿八包围了风宪司的边军档案室。

李谟亲自带人闯进去,宪牌被他一脚踹在地上:"

奉陛下口谕,边军卷宗暂由镇刑司接管!

"

谢渊的属官拦在架前,怀里抱着《永熙帝监察录》:"

没有风宪司印信,谁也不能动!

"

李谟突然笑了,从袖中抽出李嵩的手谕:"

辅说,顽抗者,以通敌论处。

"

缇骑的刀瞬间出鞘,刀背磕在档案架上,木屑混着纸页簌簌落下。

属官死死抱住最顶层的《大同卫密档》,那里面记着赵谦与李嵩的粮马交易——这才是李谟真正要抢的东西。

"

放开!

"

李谟一脚踹在他胸口,密档散落一地,他慌忙去捡,指缝却被锋利的纸边割出血,血珠滴在"

五千石粮换战马"

的字样上,红得刺眼。

谢渊在宫门外拦住李谟时,对方正往宫里送"

接管"

的卷宗。

"

李千户,"

谢渊的宪牌抵住卷宗箱,"

这些档案里,有大同卫的《粮马交易单》吧?"

李谟脸色骤变,随即冷笑:"

谢御史想要?去镇刑司求我啊。

"

他凑近谢渊耳边,声音像冰碴:"

辅说了,你再敢查下去,下一个就是岳峰——通敌的罪名,咱们早就给你俩备好的。

"

谢渊望着他身后的缇骑,那些人腰间的刀鞘上,都刻着镇刑司的狼头纹。

"

你可知永熙帝为何设风宪司?"

他突然提高声音,引得过路人侧目,"

不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拿着刀,逼死守边的弟兄!

"

李谟猛地拔刀,刀光映在谢渊脸上:"

再胡言,我就以冲撞缇骑拿你!

"

萧桓最终的旨意,在除夕夜送到两司。

"

镇刑司协理边军监察,与风宪司分权而行:镇刑司掌缉捕奸邪,风宪司掌核查粮饷。

"

李谟捧着旨意,在镇刑司衙门前放了三挂鞭炮,火光里,他让人将"

协理"

二字刻在匾额上,故意比"

镇刑司"

三字大了一倍。

谢渊在风宪司看着那道旨意,案上摆着刚收到的岳峰密信:"

镇刑司若掌监察,边军必成鱼肉。

"

他提笔回信,墨滴在"

鱼肉"

二字上洇开,像一滴血。

窗外传来镇刑司的欢呼,混着除夕的爆竹声,竟有些像大同卫城破时的呐喊。

大年初一,李谟带着缇骑,往宣府卫去"

协理监察"

马车上载着新制的《镇刑司边军监察条规》,第一条便是"

边将议事,缇骑可列席"

路过大同卫废墟时,他掀起车帘,见断墙上还挂着守兵的冻尸,嘴角竟勾起一丝笑——那些人,本就是他夺权路上该垫脚的东西。

远处传来雁门关的号角,那是岳峰在练兵。

李谟摸出怀里的密令,是李嵩亲笔:"

若岳峰不驯,可寻机斩之。

"

他将密令塞进袖中,马车碾过雪地,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,像要把这千里边疆,都划成镇刑司的地盘。

片尾

《大吴史?李谟传》载:"

谟,辅嵩之族侄也,德佑十三年冬以千户掌边监察,假核粮之名,括边军饷银三万两、粮万石,转输京师私宅。

其构陷将官七人,皆为岳峰麾下敢战者:大同卫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