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7章 百口莫辩孤臣泪三尺难平浊世邪(1 / 4)
卷
《大吴史?玄夜卫志》载:"
德佑三十三年春正月,京师乍雪初晴,匿名信忽遍贴通衢。
其纸为北境狼皮纸,朱墨混狼血书就,前半用畏兀儿文,后半附汉文,伪托岳峰与北元约,言三月献宁武关,裂土分治。
自内城至外郭,凡市集、驿馆、军营皆有张贴,观者如堵,流言遂起。
玄夜卫指挥使沈炼,承岳峰密请,易布衣,携亲卫赵九遍历九门。
三日内,访得传信者凡二十七人,多操云中口音,耳后皆有月牙形烙印——此乃前镇刑司千户李谟旧部标记也。
昔谟于永熙二十二年坐贪墨边饷、私贩军器,遭永熙帝黜为庶民,戍辽东,然其党羽数十人仍盘踞京畿驿道,为内阁辅李嵩私役,掌传递密令、散布流言事。
炼查得,诸人传信皆持缺角铜钱为记,钱背刻谟字,乃当年谟任千户时所铸功牌也。
"
密网罗织覆京华,流言如箭射忠家。
残星坠驿传私语,暗雾沉街锁暮笳。
谁将故牍裁新隙,更把虚词织乱麻。
缇骑衔枚穿巷陌,刑书匿迹改丹砂。
旧党潜踪窥紫阙,余孽衔枚伺碧纱。
百口莫辩孤臣泪,三尺难平浊世邪。
终待清飙驱雾霭,还留青简照天涯。
会同馆的檐角悬着冰棱,如倒悬的长矛,晨光折射下泛着冷光,冰棱尖端坠着的水珠冻成细珠,时不时"
嗒"
地砸在青石板上,碎成星点。
沈炼踏着未消的残雪走进偏院,积雪在靴底出咯吱轻响,他看见岳峰正对着窗棂上的冰花出神——那冰花形如关隘,岳峰的指腹在窗纸外沿着冰纹摩挲,像是在描摹宁武关的城防图。
案上摆着半块冻硬的麦饼,边缘结着白霜,是昨日早膳剩下的,旁边压着张桑皮纸,上面用炭笔写着"
传信者多操大同口音,舌面音重,如关字读作官"
,字迹被指腹磨得毛,显是反复看过。
"
沈指挥使。
"
岳峰转过身,眼底的红血丝如蛛网蔓延,比铠甲肩吞口上的锈迹更触目。
他抬手按了按眉心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:"
方才听见杂役在廊下说,镇刑司缇骑已在城西挖好了坑,专等我今夜劫狱时,好拿个现行。
"
他从袖中摸出片碎瓷,是今早从杂役房窗台上拾的,上面用墨写着"
岳"
字,被人用脚碾得模糊,"
连市井小儿都唱岳家军,通北元,三月初三献城关,这流言铺得比殿外的雪还密。
"
沈炼解下玄夜卫的腰牌,牌上的"
獬豸"
纹被指腹磨得亮,边缘的包浆显是常年摩挲所致。
他将腰牌在掌心转了半圈,獬豸的独角正对岳峰:"
岳将军可知,《玄夜卫则例》载明非奉旨查镇刑司旧案者,杖四十,革职?"
他指尖叩向桑皮纸上的"
大同口音"
,指甲在"
官"
字上划了道浅痕,"
李谟任大同卫千户时,曾给麾下缇骑编过《边地方言考》,我在玄夜卫档案库见过抄本,里面特意标注云中健儿舌面音,必带喉塞,与你记的分毫不差。
"
岳峰突然攥住他的手腕,甲胄的铜棱硌进沈炼皮肉,留下道青痕。
"
永熙十七年阳和卫之围,"
岳峰的声音压得极低,带着齿间的寒意,"
你中了北元的狼牙箭,箭头淬了毒,是谁背着你在没膝的雪地里爬了三里?是谁用自己的命换了太医连夜赶来?"
沈炼的喉结滚了滚——那年雪夜,岳峰的斗篷全裹在他身上,自己后背的伤口冻成冰壳,血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红痕,却始终没松过手。
"
李嵩是你义父同年又如何?"
岳峰猛地松开手,掌心的冻疮裂开,血珠滴在沈炼的袖口,"
昨日风宪司递来急报,宁武关已有士兵冻毙,尸体堆在关楼内侧,每具怀里都揣着半截马骨——那些传信的人,每多说一句谣言,就多送弟兄们一程死路!
"
沈炼的亲卫赵九在棋盘街"
醉仙楼"
的柴房蹲了两日,梁上的灰落在他肩头,结成层白霜。
第三日辰时,终于见个穿灰布短打的汉子走进后厨,往掌柜手里塞了锭银子,银子边缘有牙咬的痕迹——是镇刑司缇骑惯有的记号,他们领赏时总爱咬验成色。
"
明日把新段子编得热闹些,"
汉子的声音压得低,却带着浓重的云中口音,"
就说岳峰昨夜托人给北元送了密信,用的是宁武关的布防图。
"
赵九从柴缝里瞥见他转身时,耳后有块月牙形的疤,疤边还沾着点墨——那是镇刑司刺配时用的"<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