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2章 谁把军名册中字磨成刀笔问忠邪(2 / 4)
湿痕:"
陛下息怒!
岳都督许是被底下人蒙了。
奴才查过,户部主事刘启是大同卫旧部,当年被岳峰救过命,这次会勘,就是他带头指证上司"
"
刘启?"
萧桓想起这个名字,在谢渊的奏折里见过,说他因弹劾张懋被降职,"
一个小主事,敢扳倒户部尚书?"
"
背后有人撑着呗。
"
李德全的声音陡然尖利,像被踩了尾巴的猫,"
岳峰的旧部在各司局当差的,算起来有二十七人,个个都捧着他的牌位过日子。
上次内库银被换假银,查来查去,最后竟是个看库的老兵顶罪,那老兵"
他故意停顿,看着萧桓的拳头越攥越紧,"
就是岳峰带出来的偏关旧人。
"
烛火突然爆出个灯花,照亮萧桓鬓角的白。
他想起三法司堂上,岳峰掀开衣襟露出的伤疤,说那是为救周诚被北元的刀划的。
"
若真要反,"
他喃喃自语,像在问李德全,又像在问自己,"
何必等到现在?"
李德全膝行几步,几乎要趴在地上:"
陛下忘了魏王之乱了?当年不也是先结党羽,再掌兵权,等朝廷反应过来,兵都围到城下了!
岳峰现在握着宁武关、偏关、大同左卫三处兵马,旧部遍布边军,真要"
"
住口!
"
萧桓猛地一拍案,镇纸掉在地上,出刺耳的响,"
传旨,让岳峰把旧部名册交上来,三法司会同玄夜卫,逐个查验。
"
他望着李德全退出去的背影,忽然觉得这暖阁里的炭火,竟比殿外的风雪还冷。
四、暗布罗网
李德全出暖阁时,张懋的亲信已在角门等候,递上一个烫金匣子。
打开一看,里面是二十七张纸,每张都写着岳峰旧部的"
罪状"
:周诚"
私藏敌人物品"
、沈峰"
擅杀犯人"
、刘启"
伪造账册"
最后一张,是个陌生的名字:"
王二狗,宁武关小兵,通敌书信一封"
。
"
英国公说,"
亲信的声音裹在风里,"
这些罪证,够他们喝一壶了。
"
李德全冷笑一声,将匣子揣进怀里。
他想起刚才在暖阁,萧桓虽没明说,但眼里的怀疑已像种子了芽——帝王最怕的从不是贪腐,而是"
结党"
,尤其这党还握着刀把子。
此时的三法司衙门,岳峰正对着周诚的卷宗呆。
谢渊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刚从玄夜卫抄来的记录:"
李德全的缇骑在查你的旧部,连十年前退伍的老兵都没放过。
"
他指着"
王二狗"
的名字,"
这小兵去年冻死在西箭楼,哪来的通敌书信?"
岳峰的指节捏得白,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:"
边关的刀能挡外敌,挡不住朝堂的暗箭。
"
他望着窗外飘进的雪,落在卷宗上很快融化,像极了那些旧部的血,在史书里连个痕迹都留不下。
谢渊忽然压低声音:"
陛下密召李德全的事,玄夜卫的人听见了。
"
他凑近岳峰耳边,"
问的是旧部是否可靠。
"
岳峰的目光落在《军卫法》上,那上面写着"
边将旧部,可委以重任"
,墨迹还是元兴帝的御笔。
他忽然笑了,笑声里全是寒意:"
可靠?在他们眼里,边军的血,不如勋贵的银子可靠。
"
五、会审僵局
三法司公署的铜炉燃着陈年艾草,烟气却驱不散堂内的滞闷。
刑部尚书李绅用银箸拨弄案上的账册,竹纸因反复翻阅起了毛边,"
永乐七年定例,边军粮饷需季清季结,如今宁武关的账册竟有三季空白,户部如何解释?"
张懋的指节叩着案几,紫檀木桌面留下浅浅的凹痕:"
边地苦寒,账册传递延误本是常事。
何况去年秋汛冲毁驿道,文书积压非户部之过。
"
他眼角扫过都察院左都御史,对方正摩挲着胡须,喉结在官帽下滚动——那是镇刑司缇骑昨夜"
拜访"
后留下的紧张。
谢渊忽然将一卷卷宗拍在中央案上,纸页散开露出粮商的供词:"
大同府粮商王顺供称,去年腊月曾接户部密令,将三千石军粮转售英国公府,价银入了内库预备金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