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2章 幸有宸衷能烛照不教奸计误苍生(3 / 4)

加入书签

展开密奏,越看眉头皱得越紧,看到“李穆可代帝出征”

一句时,忍不住冷笑:“王林这是利令智昏了!

李穆罪证确凿,他竟还敢举荐,分明是想趁机揽权。

陛下拒得好!”

他顿了顿,语气凝重,“不过王林敢这么做,怕是背后有勋贵撑腰,他们舍不得李穆倒台,毕竟李穆倒了,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。”

萧桓叹了口气,揉了揉眉心:“朕何尝不知。

这些勋贵盘根错节,平日里互相包庇,如今李穆出事,他们怕引火烧身,才让王林出来说情。

可他们忘了,江山是大吴的江山,不是他们的私产!”

他看着谢渊,眼神坚定,“谢御史,你要加快查案进度,把那些与李穆勾结的勋贵都揪出来,不管他官多大、爵多高,一律严惩不贷!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谢渊躬身领命,“不过陛下,亲征之事还需慎重。

您是国之根本,不可轻动。

臣以为可另择良将,持节钺代天督战,既能振奋军心,又可稳固朝堂。”

他顿了顿,呈上一份名单,“宣府总兵杨洪老成持重,大同副总兵周骥勇猛善战,此二人皆可信赖。

若陛下担心威望不足,可赐‘镇国将军印’,许其‘便宜行事’之权,足以号令北疆兵马。”

萧桓接过名单,指尖在“杨洪”

二字上停留片刻:“杨洪确是良将,只是他年近六旬,恐难堪长途奔袭之任。

周骥虽勇,资历尚浅,怕是镇不住那些骄兵悍将。”

他沉吟道,“朕在想,不如让你以‘都察院左都御史’衔,持尚方宝剑赴北疆督战,你熟悉案情,又能震慑宵小,如何?”

谢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躬身应道:“臣万死不辞!

只是臣乃文臣,恐难调度兵马……”

“无妨。”

萧桓打断他,“朕会让周骥听你节制,玄夜卫沈炼率部护卫你的安全。

你此去不仅是督战,更要查清军粮克扣的全案,将所有涉案人员一网打尽,给北疆将士一个交代。”

他从案上拿起尚方宝剑,亲手递给谢渊,“这把剑,斩过贪腐,镇过奸邪,你带着它去,朕信你能守住北疆,也能守住公道。”

谢渊接过尚方宝剑,剑身冰凉的触感透过掌心传来,重逾千斤。

“臣定不辱使命!”

他的声音朗朗,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,“臣此去,必查清所有冤案,严惩所有奸佞,让北疆的将士们知道,朝廷从未忘记他们,陛下从未忘记他们!”

萧桓看着他挺拔的背影,心中稍安。

有谢渊在,至少朝堂的清明能守住一半。

他挥了挥手:“你即刻准备,三日后出。

粮草军械由兵部、户部即刻调拨,若有延误,可先斩后奏!”

“臣遵旨!”

谢渊持剑躬身,转身退出御书房时,晨光正透过窗棂照进来,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,像一道劈开阴霾的光。

谢渊刚离开,李德全就匆匆进来:“陛下,定国公徐昌带着几位勋贵在殿外求见,说是为‘代征人选’之事,还说……还说谢御史文弱,不宜掌兵。”

萧桓冷笑一声:“他们倒是消息灵通。

宣他们进来。”

他知道这些勋贵定是受了王林的撺掇,想阻止谢渊赴任,好给李穆翻案留下余地。

片刻后,定国公徐昌带着成国公朱勇、隆平侯张信等人走进来,个个面色凝重。

徐昌率先开口:“陛下,谢御史虽清廉,却不懂军务,让他督战怕是不妥。

北疆战事凶险,还是得用勋贵出身的武将,方能镇住场面。”

朱勇立刻附和:“定国公所言极是!

臣举荐宁远伯石亨,他是将门之后,熟悉北疆地形,让他代帝出征再合适不过。”

萧桓看着他们一唱一和,心中了然。

石亨与李穆素有往来,若他掌兵,必然会包庇李穆,这正是勋贵们的算盘。

“石亨私吞冬衣、导致士兵冻毙的案子还没了结,你们让他掌兵?”

萧桓的声音带着寒意,“是忘了大同卫的将士是怎么死的了吗?”

朱勇脸色一白,强辩道:“那只是小节,石亨打仗还是有本事的……”

“小节?”

萧桓猛地拍案,“让士兵光着膀子打仗,是小节?私吞军粮让弟兄们饿着肚子送死,是小节?你们眼里的‘小节’,是多少将士的性命!”

他指着殿外,“朕告诉你们,谢渊督战之事已定,谁也别想更改!

若再有阻挠者,以‘通敌’论处!”

勋贵们被怼得哑口无言,徐昌还想再说什么,却被萧桓凌厉的眼神逼退。

“你们退下吧,好好反省反省,想想该如何报国,而不是如何包庇奸佞!”

萧桓挥了挥手,语气不容置疑。

勋贵们悻悻退出御书房,刚走到宫门口,就见王林在角落里等他们。

“怎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