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2章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(2 / 4)
>二字;碑刻"
每匹良马支盐一百引"
,抄本改为"
五十引"
。
"
少五十引,就意味着边军每年少支盐五万引,"
林缚补充道,"
这些盐都流入了晋商私库。
"
按《大吴边军饷册》,德佑年间边军盐饷骤减三成,恰与抄本篡改时间吻合。
赵全的喉结滚动:"
或许是抄录失误。
"
谢渊却甩出飞鹰厂的密信,其中"
改则例抄本,削御史之权"
的字句,与抄本删改处完全对应。
"
这不是失误,是蓄意谋私。
"
他的声音震得案上拓片簌簌作响。
谢渊在碑刻的缝隙里找到半片残纸,上面"
马政"
二字的连笔,与王林案中《私矿账》的笔迹如出一辙。
"
王林不仅伪造遗诏,"
他指着残纸,"
还参与了则例篡改。
"
残纸的边缘有镇刑司的火漆,与冯指挥使案中的封印完全相同。
《玄夜卫档》记载,王林在泰昌年间曾任大同盐司吏目,正是接触则例的关键职位。
"
他最清楚碑刻与抄本的差异,"
谢渊的目光变得锐利,"
这才敢伪造遗诏时漏刻碑阴手谕。
"
晋商的万民书上,密密麻麻签着三千余名"
边地百姓"
的姓名。
谢渊让林缚与飞鹰厂的《边将收买名录》比对,竟有一千二百个名字完全重合,其中包括七位守备、十二位巡检。
"
张守备去年收了晋商三百引盐,"
林缚指着名录注脚,"
李巡检的儿子在范家商号当账房。
"
谢渊突然抓起万民书,纸页间掉出半张盐引,上面的飞鹰纹与王林私矿的标记分毫不差。
范掌柜的脸色煞白,却强笑道:"
边将与商户往来,本是常情。
"
谢渊却举起盐引:"
常情会用飞鹰厂的私引?"
按《盐法》,私引与通敌同罪,这张盐引的批文上,赫然有代王的朱印。
谢渊让人彻查联名书签名者的籍贯,现六成来自晋北,三成根本不在大同居住。
"
这不是万民书,是晋商的利益清单,"
他展开《晋商分利图》,范、王、李三家垄断了边地七成的盐引交易,"
改则例,就是断他们的财路。
"
林缚在一名"
签名者"
家中搜到账簿,上面记载着"
代王府分利三成,镇刑司分利二成"
。
《大吴商律》规定:"
商户不得与宗室、刑司分利。
"
谢渊突然明白,晋商只是台前的棋子,真正怕改制的,是躲在后面的勋贵与飞鹰厂余孽。
深夜的城隍庙,谢渊对着碑刻沉思时,林缚突然来报:"
晋商的银号正在连夜转运现银,目的地是宣府的代王旧部。
"
萧枫的密信在烛火下泛着油光:"
瓦剌十万骑兵集结黑风口,战马皆烙飞鹰纹,与代王府马厩的印记相同。
"
信末附的拓片上,鹰爪的第三趾缺失——与王林私矿出土的令牌特征完全一致。
谢渊展开《瓦剌马政录》,上面记载其战马从不烙印。
"
这是飞鹰厂为他们烙的,"
指节叩着信笺,"
好让晋商在马市认出自己人。
"
他想起则例碑的"
马政关乎国本"
,终于懂了泰昌帝的深意。
兵部侍郎赵全突然闯入:"
大人,朝廷已准瓦剌入贡,"
他的语气带着胁迫,"
太皇太后说,不可轻启边衅。
"
谢渊却将密信拍在案上:"
是入贡,还是入侵?"
玄夜卫在大同马市截获的瓦剌战马,马印的鹰纹中嵌着细铁砂。
医官化验后称:"
铁砂含硫量与涿州矿完全相同。
"
《大吴矿冶录》载,涿州铁矿自泰昌三年封矿后,仅飞鹰厂私采不绝。
萧枫的亲兵还在马尸的胃里现晋北的豆饼,饼上的齿痕与晋商商号的模具一致。
"
瓦剌的战马,吃着晋商的豆饼,打着飞鹰的烙印,"
谢渊的声音带着寒意,"
这哪里是敌骑,分明是友军。
"
城隍庙的钟突然敲响,三更的钟声里,谢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