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3章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(2 / 3)

加入书签

官理当总揽大纲,岂可亲操细务?越职扰民,莫此为甚!

"

却不知陈智所呈棉袍口袋里,还留着半块硬饼——那是用河工口粮制成的麸饼,饼上的牙印清晰可见,显是饥饿时用力咬下的痕迹,"

且谢渊私改仓制,分明违背《户部仓庾规》!

"

陈智立即反驳:"

《户部仓庾规》条‘仓廪利民’,谢大人改‘秋后验粮’为‘灾前三验’,正是遵规而行!

"

他展开《预备仓十二则》中夹着的灾民联名信,"

徐州百姓按的一百三十七枚指印,便是最好的官制注脚。

"

"

革新者,非好乱务奇,乃因时制宜,此合《大吴会典》‘因时损益’之旨。

"

蔡时雨展开三丈长卷《河防图》,图中黄河走势旁,"

铁犀镇河以工代赈"

等策用不同颜色标注,"

谢渊见河工‘均工法’吃大锅饭,遂创‘计功给粮’法,依《会典》‘河工计功’例,每日筑堤一尺给粮一升,多劳多得。

"

他指向图中密密麻麻的红点,"

这些红点,皆是匠人血书的工量记录。

"

工部尚书王翱按耐不住,越班半步:"

‘均工法’行之百年,先帝永熙帝亲定《河工成规》,岂容擅改?"

他靴底沾着的河沙,经蔡时雨暗中查证,正是镇刑司私卖的曹州劣质沙,"

改法乱制,必生祸端!

"

蔡时雨却展出永熙帝旧诏,黄绢上的"

世祖皇帝御笔"

钤印鲜红:"

永兴朝改漕运法,世祖皇帝曰‘祖制非铁律,利民者皆可改’。

谢渊之新,实乃守世祖‘变而不失其正’之初心。

"

他特意指向"

计功给粮"

旁的小注,那是谢渊的字迹:"

河工一日不勤,百姓一日不宁——此注写于决口现场,墨中混着他的血。

"

王翱仍强辩:"

铁犀铸造未奏请工部,便是违制!

"

蔡时雨冷笑:"

《会典》‘河工器物’条载:‘危急时可便宜从事。

’谢渊铸铁犀,事先咨会工部,有左侍郎赵廉的签批为证。

"

他抽出工部咨文,末页"

赵廉"

的花押清晰可见,"

且每尊铁犀腹内皆藏物料账册,由匠人血书、地方官画押,这才是真正的守制。

"

当蔡时雨讲到"

三德合一,方为循吏"

,殿外突然传来金吾卫的呵斥声。

循经筵仪轨,非奏事官不得擅入,却见玄夜卫千户浑身血污,背着奄奄一息的驿卒闯入,按仪轨这是死罪,却因事急,德佑帝竟破例允其陈奏。

驿卒从怀中滚落蜡丸,周崇礼的脸瞬间惨白如纸。

蔡时雨认得,这蜡丸用的是镇刑司特有的龙涎香蜡,与去年河工案中的密信如出一辙。

"

陛下,"

驿卒指着周崇礼,"

他命人在谢大人验料时开闸放水,欲将其冲入黄河!

"

周崇礼的笏板"

当啷"

落地,上面的"

循吏误国"

四字被冷汗洇开,露出底下的镇刑司暗纹。

蔡时雨趁机展开《宪纲条例》新增条款,这是谢渊昨夜加急送来的:"

新订监司互劾法第三款:凡官官相护、阻挠风宪官办案者,三司可联合缉拿。

"

条款末页,谢渊的小楷力透纸背:"

法之不行,皆因官官相护——此弊不除,河防难固。

"

经筵将散,德佑帝取山西烟炱墨朱批,此墨按《大吴墨经》所载,需取太行山松烟,合鹿胶、冰片制成,专供经筵朱批。

"

谢渊三德,可颁各布政司学习。

"

德佑帝特意在"

三德"

二字上重按,让墨色渗入纸背,"

着吏部将谢渊事迹录入《循吏传》,以为百官楷模。

"

"

蔡卿,"

德佑帝忽然放下笔,"

谢渊铸铁犀,匠人为何要刻名于腹?"

蔡时雨叩,额头触到冰凉的金砖:"

回陛下,谢大人说,铁犀若只镇河妖,终是死物;刻上匠人姓名,河神便知,这堤坝是活人筑的,贪腐之妖,见了也要胆寒。

"

他没说的是,每尊铁犀腹中,还藏着该段堤坝的物料账册,由匠人血书而成。

经筵毕,蔡时雨独坐值房,按惯例需撰写《经筵日讲录》。

忽有黑影掠过窗前,他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