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o章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(3 / 3)

加入书签

然重重磕头,额头撞在青砖上出闷响:"

陛下明鉴,臣臣只是担心东宫被奸人所惑"

谢渊望着赵王颤抖的背影,心中清楚,这不过是冰山一角。

宗人府密报里,还有赵王与富商勾结的十二份田契,秦王私囤的赤焰铁矿记录,以及太子东宫长史的借贷账目。

九王夺嫡的棋盘上,每个棋子都沾着血,而他手中的验印锥,正在一点点撬开裂缝。

暮色中的刑部衙门前,谢渊望着太子与秦王的车驾分道扬镳。

太子车驾的鸾铃响得急促,像极了东宫此刻的慌乱;秦王的仪仗走得沉稳,却让谢渊想起他昨日在偏殿的密语:"

谢御史若需助力,本王当为后盾。

"

话虽诚恳,眼底的精光却让谢渊警惕。

"

大人,"

周立捧着新卷宗,"

玄夜卫截获赵王与富商的密信"

谢渊摆了摆手,目光落在卷宗封面的"

太子府典"

章痕。

经过这场风波,他终于明白,在诸王眼中,律法不过是争权的工具,证据不过是博弈的筹码。

验印锥还别在腰间,却比在江西时重了何止千钧——那时面对的是单个贪吏,如今面对的,是整个宗室利益网。

夜风卷起满地落叶,谢渊忽然想起老茶农说过的话:"

茶树上的虫子,总要一只一只捉。

"

他摸了摸胸前的御史官徽,转身踏入刑部衙门。

衙门前的灯笼次第亮起,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,却始终笔直如剑——哪怕这世道浑浊,总需要有人,举着灯,走在最暗的夜里。

卷尾

谢渊者,起于闾阎,累迁至御史中丞。

当宗藩构祸之际,以验印锥为刃,周旋于诸王肘腋之间。

其查案也,非凭机变,唯仗公心——观其勘田契、辨印板、质匠人,无不是循法据典,步步为营,真可谓"

事不避难,义不逃责"

者也。

然吴室宗藩之患,积重难返。

自神武皇帝分封诸王,至永熙朝已历五世,盘根错节,枝叶相连。

谢渊以一人之身,欲持三尺法绳正之,若大厦之将倾,独木难支,其势然也。

昔者晁错削藩,终成七国之乱;主父偃行推恩,亦遭族诛之祸。

古今同慨,悲夫!

然其志可彰,其行可表。

当诸王争权之时,谢渊犹能守正不阿,如长夜孤灯,照青史之一隅。

虽未竟全功,而忠良之节,皎如日月,足令后世仰止。

史臣曰:法者,天下之公器也。

持器者易,守心者难。

谢公之谓乎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