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晒网青袍白马有谁归(3 / 3)
p>
让诸王看看,他们的玉节再精美,也拼不出百姓的活路;他们的火漆再坚固,也封不住天下人的口。
"
周立看着谢渊踏雪而去的背影,现他的脊背比獬豸雕像更挺直。
雪光中,玉牒链的缺口处,仿佛有一道光透进来。
片尾
晨雾中的宗人府,谢渊捧着玉牒舆图踏入正殿,十三节玉牒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芒。
他望向殿中诸王幕僚,现楚王萧权的幕僚袖口,正是那半枝老梅的暗纹——与襄王府银库的火漆印相同。
"
谢御史这是何意?"
太子萧桓的声音从玉牒屏后传来,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谢渊展开舆图,"
军屯"
二字对着阳光:"
启禀太子殿下,"
他的验印锥点向庐山隐田,"
这里标着军屯,"
又指向银库账册,"
实则是诸王瓜分的隐田,"
忽然转身,"
而这十三节玉牒,"
敲了敲玉牒链,"
正是你们分赃的凭证。
"
殿内哗然。
谢渊看见诸王幕僚交头接耳,楚王幕僚的手按在剑柄上,赵王的属官悄悄后退。
他知道,自己已经触到了九王夺嫡的核心,但他更知道,手中的玉牒舆图,还有茶农们的血书,就是最有力的武器。
雪停了,阳光照在都察院前的梅树上,枝头的积雪融化,露出点点红梅。
谢渊摸着胸前的火漆疤痕,想起在襄王府看到的茶饼,饼心的"
隐"
字在阳光下渐渐模糊,取而代之的,是百姓们在雪地里刻下的"
民"
字。
他忽然明白,这场查案,早已不是为了某个人、某件事,而是为了天下百姓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茶,能在自己的田契上按红指印。
而他手中的验印锥,将继续在这玉牒舆图上,刻下正义的印记,直到所有的阴谋,都被白雪覆盖,直到所有的冤屈,都得到伸张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