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 实习生的 “成长礼”(3 / 5)
装盒是白色的,上面印着黑色的型号,看久了眼睛发花。中午在仓库的食堂吃饭,菜是简单的两素一荤,米饭有点硬,可他吃得很香——早上走了一万多步,腿都酸了,肚子早就饿了。
下午,张总监带他去一楼生产区。机器的轰鸣声震得耳朵发麻,工人们穿着蓝色的工装,戴着手套,手里拿着螺丝刀,动作熟练地组装温控器。“你看,这个是核心芯片,决定响应速度;这个是电池,续航全靠它。”张总监指着流水线上的零件,声音要很大才能盖过机器声,“我们测试的时候,会模拟不同的温度环境,从- 5℃到 40℃,测续航能到多少——你之前说的 120小时,是在 25℃常温下的结果,要是在低温环境,会降到 100小时左右。王总是做智能家居分销的,客户可能在北方,他说不定会关心低温续航,你得把这些都记下来。”
小林拿出手机,把张总监的话记在备忘录里,还拍了照片——芯片的样子,电池的型号,测试仪器上的数字,他都想记下来。
第二天,张总监让他跟着测试员一起测续航。小林坐在测试间里,面前摆着十台温控器,每台都连接着测试仪,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续航时间。“别光看着,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数据,看看有没有波动。”测试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,笑着递给他一个笔记本,“林总特意跟我说了,让你多动手,别只看着。”
小林接过笔记本,认真地记录着:“9:00,续航 118小时;10:00,117小时;11:00,116小时……”中午吃饭的时候,他盯着数据看,突然明白林舟说的“数字背后的意义”——120小时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,是客户不用频繁充电的安心,是产品比竞品多 20小时的优势。
第三天,他跟着工人一起包装。包装纸是定制的,上面印着“启航科技”的 logo,还有简易的安装说明。“以前有客户反馈,安装说明太复杂,老人看不懂。”包装组的组长一边折盒子,一边说,“后来我们改了,用图标代替文字,还加了二维码,扫码能看视频教程——小林,你以后见客户,要是遇到年纪大的,记得提这个,他们肯定喜欢。”
小林把这话记在心里,还拍了安装说明的照片,想着下次见客户,可以建议他们多印点这样的说明书。
一周的时间,小林每天都泡在仓库里,鞋子上沾着机油,手上蹭着包装纸的胶水,笔记记了满满两本。他知道了温控器的核心芯片是进口的,比国产的稳定;知道了包装尺寸是 20cm×15cm,正好能放进快递盒,节省物流成本;知道了客户最常问的三个问题是“低温续航”“安装难度”“保修政策”——这些都是他在办公室里背参数时,从来没想过的。
第七天下午,小林拿着整理好的笔记,回到了公司。他敲开林舟办公室的门,把笔记递过去:“林总,这是我这一周的记录,包括产品的生产流程、测试数据、客户反馈,还有三个小建议,您看看。”
林舟翻开笔记,里面不仅有文字,还有照片、图表,甚至还有小林画的简易生产流程图。翻到最后一页,写着三个建议:“1.在产品手册里加入低温续航数据,方便北方客户参考;2.多印带图标的安装说明,附二维码视频;3.包装尺寸缩小 1cm,能多装 10台 per纸箱,降低物流成本。”
林舟笑了,指着建议说:“不错,这才是把产品摸透了。明天跟着小陈,去见另一个客户——李总,做电商的,正好关心物流和安装问题,你可以跟他聊聊你的建议。”
第二天,小林再次跟着小陈去见客户。这次,他没有攥紧文件袋,而是把笔记本放在包里,手心也不再出汗。李总的办公室在一个文创园里,装修得很简约,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。
“李总,这是我们的实习生小林,上周刚在仓库待了一周,对产品很熟悉。”小陈介绍道。
李总笑着看向小林:“哦?那我问问你,你们的温控器,要是发往南方,梅雨季节会不会受潮?还有,我们做电商,物流成本高,能不能在包装上想想办法?”
小林没有紧张,他拿出笔记本,翻到“客户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