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七章 适老化套装的“政府订单”(2 / 3)
个小小的搪瓷杯,杯底还留着昨晚孩子送来的青菜汤痕迹。“阿婆,您要是觉得语音太响,按这个小太阳按钮,能调音量。”林舟蹲下来,手把手教阿婆操作,“要是想找社区养老员,喊‘小暖帮忙’,设备就会自动连线。”
阿婆试着喊了声“小暖帮忙”,没几秒,社区养老员小李的声音就从花盆里传出来:“张阿婆,您找我呀?”阿婆笑得合不拢嘴,对着花盆说:“没事,我就试试,你们这东西真方便!”
正说着,小王急匆匆跑进来,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:“林总,西区的李阿公反馈,他视力不好,语音提示听不清,能不能加个‘灯光提醒’?比如浇水时间到了,花盆就闪黄灯。”
林舟立刻接过平板,点开李阿公的视频连线。屏幕里的李阿公戴着厚厚的老花镜,正凑在花盆前,耳朵贴着语音口:“我耳朵也有点背,有时候设备说话,我得凑很近才能听见。”
“您别急,李阿公。”林舟对着屏幕笑,“我们这就改,明天就给您的花盆装灯光模块,黄灯提醒浇水,红灯提醒吃药,您看行不行?”
李阿公连连点头:“行!太行了!你们这服务,比亲儿子还周到!”
当天下午,团队就加班赶制了十套灯光模块。老张负责焊接线路,小李去五金店买防滑的灯罩,小王则挨家挨户问老人的灯光偏好——有的老人怕强光,就选暖黄色;有的老人喜欢亮一点,就调亮三分之一的亮度。等他们给李阿公装上模块时,天已经黑了,李阿公非要留他们吃晚饭,桌上摆着孩子送来的番茄炒蛋,还有他自己腌的萝卜干,“这番茄是乐乐送的,甜得很,你们尝尝”。
项目落地一个月后,幸福社区成了“适老化样板间”。其他区的领导带着考察团来参观,刚进社区就看见暖心的一幕:一群老人围着适老化餐桌聊天,餐桌上的语音转盘正报着菜名——“今天的菜谱是番茄炒蛋、清炒青菜,都是孩子们种的”;不远处的小广场上,孩子们正帮老人调试收音机,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踮着脚,对着收音机喊“奶奶想听评弹”,收音机立刻切换到评弹频道,老人笑得拍着手。
“这哪是改造项目,这是把社区变成家了!”西区的王区长握着林舟的手,语气里满是赞许,“我们西区有不少独居老人,也想跟你们合作,能不能把‘老少互助’再升级下?比如让孩子们定期给老人读报纸。”
林舟笑着点头:“当然能!我们还可以搞‘邻里互助小组’,让会用设备的老人教不会的,大家互相帮衬,更热闹。”
没过多久,西区的订单就签下来了。团队去西区安装设备时,还带了幸福社区的老人们一起去——张阿婆教西区的老人用语音花盆,李阿公演示灯光模块的用法,老人们聊得投机,临走时还互相留了电话,“以后咱们常联系,一起学新设备!”
入冬那天,林舟把母亲接到了幸福社区。母亲坐在适老化沙发上,手里摸着语音扶手,沙发自动调节到最舒服的角度,花盆里的腊梅开得正艳,语音提示温柔地说:“阿姨,今天温度低,出门记得穿厚外套。”母亲转头对林舟说:“你做的这事,妈真为你骄傲。”
林舟牵着母亲的手,走到社区的小广场。夕阳正落在适老化长椅上,长椅的加热功能已经开启,老人们坐在上面聊天,孩子们在旁边堆雪人,雪球偶尔滚到长椅边,老人笑着把雪球推回去。小王跑过来,递过一杯热奶茶:“林总,刚接到市里的通知,明年要在全市推广咱们的适老化套装,还要把‘老少互助’纳入社区养老服务标准!”
林舟接过奶茶,温热的杯子暖了手心。他看着眼前的场景——老人们的笑声、孩子们的嬉闹声、设备的语音提示声混在一起,像首温暖的歌。他想起当初创业时的初心,想起那些熬夜改方案的夜晚,想起老人们说“真好”时的笑容,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
“以后的路还长着呢。”林舟对着小王笑,也对着夕阳笑,“咱们还要做更多贴心的东西,让每个老人都能在社区里安安心心、开开心心地过日子,让每个社区都充满暖。”
寒风裹着腊梅的香吹过,适老化路灯亮了起来,暖黄色的光落在每个人身上,像给社区裹了层温柔的毯子。林舟知道,这只是开始,他们的“暖巢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