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六章留守儿童种植乐园的“土地情”(2 / 2)
见希望。”
浩浩的种植小队也来了,十几个孩子穿着统一的绿色马甲,扛着小锄头,像支小军队。浩浩是小队的队长,手里拿着本《儿童种植手册》,是他爸爸帮他打印的,上面画着怎么挖坑、怎么播种、怎么浇水。“大家好,我是浩浩!”他站在荒地里,有点紧张,却还是大声说,“种向日葵要挖 5厘米深的坑,每个坑放 2粒种子,盖土后要浇透水,不能太多,也不能太少!”
留守儿童们也来了,有的牵着奶奶的手,有的背着小书包,眼里满是好奇。浩浩蹲下来,教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挖坑:“你看,锄头要这样握,轻轻挖,别碰到石头。”小女孩学着他的样子,挖了个小坑,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放进去,盖土时还特意用小手拍了拍:“种子宝宝,你要快点发芽哦。”
半个月后,荒地变了样。碎石被捡干净了,掺上了山土,分成了十几个小地块,每个地块前都插着个小木牌,写着孩子们的名字。乐园建成那天,阳光格外好,孩子们拿着小铲子,在自己的地块里种下种子,有的种向日葵,有的种小番茄,有的种青菜。林舟帮一个小男孩浇水,小男孩的手很小,握不住水壶,她就握着他的手,一起把水浇在种子上:“等秋天,我们就能吃自己种的番茄啦。”
“林丫头,俺能跟孩子们说几句话不?”老王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,手机架在地块前的木杆上,屏幕里的老王穿着工装,脸上还沾着点灰,显然是刚从工地上下来,“孩子们,俺是这块地的主人,现在在外地打工,等俺过年回来,要看看你们种的菜,要是长得好,俺给你们带糖吃!”
孩子们围着手机,七嘴八舌地喊:“王叔叔,我种了向日葵!”“王叔叔,我种了小番茄!”“王叔叔,你早点回来!”老王的眼眶红了,笑着说:“好,好,俺一定早点回来,跟你们一起收菜!”
林舟站在一旁,看着孩子们的笑脸,看着村民们在旁边帮忙搭遮阳棚,看着苏晴和宝妈们给孩子们发草帽,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公益——不是单方面的付出,是像这块荒地一样,先播下一颗善意的种子,然后唤醒更多人的善意,村民的锄头、宝妈的种子、浩浩的手册、老王的土地,还有孩子们的期待,这些善意聚在一起,就能让荒地长出希望,让留守儿童的心里,也长出一片属于自己的“土地”。
夕阳西下,金色的阳光洒在种植乐园里,孩子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他们蹲在自己的地块前,小声跟种子说话,像在跟未来的自己对话。林舟捡起一块被遗落的小碎石,放在手心——这块石头曾是荒地的阻碍,现在却成了乐园的纪念,像那些曾经的困难,在善意的浇灌下,都变成了温暖的注脚。她知道,这个夏天,这片土地不仅会生长出向日葵和番茄,还会生长出孩子们的笑声,生长出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联结,生长出比庄稼更珍贵的“土地情”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