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卷 第九百五十二章 汉文宋仁,亦不如陛下之分毫(5 / 7)
p;李开芳的大伯对李开芳极好,视如己出,这次回福建永春,不仅仅是守孝,还是分家产。
李开芳当初肯为李家伏阙,可不仅仅为了不懂事的李开藻,而是为了这个比亲爹还亲的大伯。
“永春李氏也是半县之家的豪奢户,按照遗嘱,李开芳要分十八条三桅夹板船、三十六条二桅海船,七个鸡笼伐木厂、六个木匠工坊等等,林林总总有近百万银家产。”沈鲤又详细奏闻了遗嘱的详细内容。
遗嘱是真的对半分,一半给了李开芳,一半给了李开藻,这个分法也得到了李家老人的一致认可。
因为李家快速扩张的时间,是在李开芳中了举人,没有入京赶考之前。
那时候李开芳在大伯身边做账房,说是账房,其实这份家业,有大半都是李开芳赚出来的。
李开芳连个庶子都不是,而是一个旁系的侄子,但他就是可以分家产,哪怕他不是格物博士,地位不那么崇高,他也可以分到一部分的家产。
完全按嫡庶分家产,那是朝鲜,大明这些世家,动辄五百年传家,可不是偶然,旁支有巨大贡献,不公的分配,只会弄得离心离德,没人愿意给大宗做贡献了。
之所以肯对半分,是希望李开芳还能照拂一二,至少看着李开藻,别让逆子把家产败光了。
朱翊钧听闻,才点头说道:“这还差不多,李开芳回去的时候,带三十名缇骑一起回去,可不能吃亏。”
朱翊钧最初听到消息,还以为李家还要继续用恩情胁迫李开芳,自然要仔细过问,听说是分家产,而且百万之巨,立刻就答应了。
不要白不要,守孝二十七个月是不可能的,二十七天完全足够了。
“臣遵旨。”沈鲤俯首领命,陛下总是不吝恶意的揣测这些大家大族,这里面有点小误会,解释清楚就行了。
李开芳值得皇帝操这么多的心,就一个横纵坐标轴,将数字、代数式和图像结合起来讨论,就让大明的算学迈出了及其关键的一步。
在短暂的插曲之后,兵部尚书曾省吾呈送了一本奏疏,要对大明九边两百万军兵进行裁军,规模从两百万缩减到一百万人的规模。
裁军得到了大将军戚继光的支持。
大明九边有边军两百万人,这里面有近半数不承担任何军事任务,甚至连预备役都算不上,就是典型的农户,这次的裁军,说是裁军,更像是确定身份,让这部分不是军兵的民夫,安心做农户去耕种。
大明军事支出没有变化,九边每年军饷依旧高达六百万银之巨,总体军事支出仍然维持在一千二百万银左右。
“自万历六年九边实饷以来,边军的战力一直在持续稳定的恢复,陛下,这次裁军是第一步,臣对九边构想如下,正营三,奇营一,援兵一,游击一,备御三。”戚继光站了起来,告诉了自己皇帝他的九边构想。
总兵领正营三个,九千人,为野战主要军事力量;
副总兵领奇营一个,三千人,最是精锐,为主力侧翼,战场上起到了保护侧翼、一锤定音的作用;
两名参将领援兵营一个、游击营一个,共计六千人,在防区内机动堵漏,就是填补漏洞,随时策应主力行动;
最后备御领备御营三个,九千人,负责守卫关隘、屯堡等地,不负责野外作战。
一镇三万军,九镇二十七万职业军人,就是戚继光的最终构想,哪怕是一百万军,也实在是太多了,太耽误农桑工生产了。
大明处处都缺人缺的厉害,而九边两百多万军不军、民不民的乞丐军,实在是有点太浪费人力了。
戚继光站在天下堪
↑返回顶部↑